优化政务服务,不仅需要技术革新,更要求思维破局。在改革时,把什么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
有些案例格外强调“问题导向”,集中力量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佛山市禅城区行政服务中心将政务服务改革以来的主要难题总结为“新情况定标难”“跨部门协同难”“长效化机制难”,在全省率先开设“疑难事项”办理窗口。窗口专门受理“疑难杂症”,并针对这些情况复杂的疑难业务,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做到现场协调、及时会商,成立“疑难事项”办理窗口服务专班,安排业务骨干专人跟进,相关审批部门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的审批指导、业务协调和跟踪反馈等,确保业务信息及时反馈,部门高效联动,问题快速解决。此外,还安排专人对受理业务进行归类梳理、研究共性,形成工作台账,及时总结同类问题处置办法,更新办事制度,在经验积累中化“难办”为“能办”“常办”。
还有些案例强调从办事主体的角度出发,以群众的实际体验作为政务服务优化的标准。广州南沙区提出的“10分钟社保经办服务圈”、佛山市顺德区的“15分钟政务服务办事圈”都是代表案例。
其中,南沙区社保中心2013年在全市率先将中低风险社保业务下沉到9个镇(街),并随后向区内169个村(居)开放社保查询打印类高频业务权限,构建起“区、镇(街)、村(居)三级社保经办服务体系”。2017年起,又在全省率先探索社保银行服务试点,先后与建设银行、农商银行合作,开辟银行社保服务网点53个,构建社银合作新格局。2021年以来,南沙区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在社保公共服务领域的深度融合,推进就近办、多点办、优质办,向“出门10分钟内可办理社保业务”的目标不断推进。
从办事主体的角度出发,在掌握实际需求、迫切问题后针对性地“开药方”,对提升政务服务改革获得感有明显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