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方网> 党建 > 奋进新征程

如何以农业产业带动群众增收?广东新农人有“新农策”

2025-03-02 07:35 来源:南方日报

  当前,广东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其中发展产业是重要抓手,也是提升群众获得感的关键。围绕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在履职过程中积极服务培养专业人才、多形式拓展销售渠道,带动群众增收。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听听他们怎么说。

  重视人才▶▷

  让年轻人更愿意扎根乡村

  “抓紧时间备战春耕,现在有机械化设备,效率高很多。”当记者见到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增城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沈燕芬时,她正熟练地驾驶拖拉机翻整农田。如今在广东,像她这样的返乡“90后”新农人越来越多。

  “自‘百千万工程’推进以来,我明显感受到青年返乡创业的热潮。”在粤西的全国人大代表、茂名化州市化橘红产业协会会长廖志略说,合作社在去年就有12名“90后”“00后”加入,“他们学习能力强,也很积极,化橘红产业发展有了源源不断的新力量”。

  如何留住这些年轻人?

  在履职过程中,沈燕芬关注到农机人才的重要性。“农机是‘铁牛’,农机手是驾驭‘铁牛’的‘新农师’,让农机手有奔头,农业现代化才更有底气。”因此,针对农机手等农业一线劳动者的保险缺失、技能断层等发展困境,沈燕芬今年希望普惠化农机保险,推广“师徒制”培训,并探索免征农机手个税,让年轻人更愿意扎根乡村。

  “传帮带”能帮助返乡青年实现价值。在廖志略的多次邀请下,他的初中同学谢久耀也返乡加入合作社。“看到产业发展做大的希望,在工作之余也能照顾家人,我的选择是正确的。”谢久耀说,回到家乡的年轻人凭借各自专长,共同推动化橘红产业迈向新阶段。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青年人回乡创业就业是一种新的选择,无人机飞手、农产品电商达人、民宿管家、“乡村CEO”、乡村规划师等,正打开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拓宽渠道▶▷

  让更多农产品“触网”“破圈”

  广东农产品种类丰富,但不少地方面临缺品牌、缺渠道的困境,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在履职中设法破题。

  在韶关南雄坪田镇老龙社区,全国人大代表、老龙社区党支部书记刘炳正评估刚做完的农产品直播带货的效果。“山区乡镇有很多好产品,但是缺少标准、渠道,我们现在探索直播带货去打开销路。”刘炳说。

  今年,刘炳希望有关部门支持韶关开展“四个共享”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改革试点,包括共享市场体系、仓储冷链物流、生产加工、研发创新,继续从源头提升山区农产品生产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廖志略也正积极让土特产“破圈”。化橘红是原产自化州的中药材,“推动化橘红进入药食同源目录”近年来成为全行业呼声,廖志略积极在全国两会上为化橘红纳入药食同源物质目录发声,终于在去年,化橘红“药食同源”正式得到认定。

  同时,廖志略也将目光投向了“三农”微短剧。“微短剧成本低、传播快,是讲好乡村故事的新载体。”他希望搭建多方联动的创作机制,政府应给予流量扶持和政策补贴。

  放眼广东,“触网”正让更多农产品“破圈”。多地借助网络平台直播带货、拍摄短视频打造IP等,打造出农产品品牌、拓展新的销售渠道,让流量转化为销量,为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南方日报记者 张子俊 杨建雄 刘栋铭

编辑:倪仕轩   责任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