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南沙南端的龙穴岛,南沙港码头桥吊频繁起落,装载着国产汽车的滚装船驶向中东。隔海遥望,深圳前海高楼林立,越来越多国际化机构落户;向南,珠海横琴正式封关运行,开启“一国两制”实践新篇章。
今年是广东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的第9个年头。作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试验田和粤港澳合作示范区,广东自贸试验区自2015年挂牌以来,持续不断释放改革新动能,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2023年,广东自贸试验区外贸进出口总额5799.5亿元,同比增长5.1%;实际利用外资41.9亿美元,以全省万分之六的面积吸引了全省外资总额的五分之一。
▶制度创新
共享大湾区建设成果
不久前,《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行动方案》发布,提出到2025年,广东自贸试验区将争取达到累计注册外商投资企业突破3万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突破70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突破8000亿元。
2015年,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是我国批准成立的第二批自贸区之一,其总面积约116平方公里,涵盖了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等3个片区。
9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硕果累累,改革创新能级持续提升。
过去一年,南沙自贸片区新增制度创新成果94项,累计形成951项改革创新成果,其中全国推广44项;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累计推出805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全国复制推广88项;横琴自贸片区深化“跨境通办、一地两注”机制,便利两地商事登记信息互通互认,两地投资者跨境商事登记业务办理时间缩减60%。
不断推陈出新的新政策,让粤港澳大湾区居民跨境创业就业、生活安居更便利——
前海不断扩大与港澳跨境执业便利,累计22类专业人士经备案(登记)即可在前海执业,965人次港澳专业人士完成执业备案(登记);南沙制定印发境外职业资格认可清单,涵盖六大产业领域146项境外职业资格;在横琴,澳门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孵化项目701个,医师、建筑、旅游等领域的澳门专业人士赴横琴跨境执业人数增至1270人。
“证照分离”“一照通行”创新改革和“琴澳商事通”等的落实,让大湾区企业可以“跨境通办、一地两注”。天网智控科技(珠海横琴)有限公司商务发展总监梁一毅说:“有了‘琴澳商事通’,我们不出澳门就可以办理横琴企业登记业务,便利化程度大大提升。”
▶产业创新
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
走进南沙区首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广东医谷,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园区中,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等各个细分领域的创新项目荟萃,其中不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明星企业。
这是广东自贸试验区促进现代产业聚集的实践之一。2021年9月16日,《关于印发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印发,广东医谷被列入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工程项目(医疗健康产业)。除此之外,广东自贸试验区正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新突破,培育发展现代海洋产业。
2023年,广东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2.75万家,同比增长21.3%,其中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217家,同比增长20.8%;四上企业营业收入12826.99亿元,增长19.4%;营业利润621.87亿元,增长18.9%。
如今,南沙已集聚1000多家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企业,25家企业入选2022年广州“独角兽”创新企业榜单。
前海实施“全球服务商计划”,招引培育金融、商贸物流等8类全球服务商;深港国际金融城已吸引333家金融机构。
在横琴,“四新”特色产业加快集聚,截至2023年9月末,“四新”产业实有企业16216户,同比增长10.2%。
风劲好扬帆,广东自贸试验区将对照“升级路线图”,全面提升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水平,打造成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和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平台。
南方日报记者 唐子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