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乡村大地上,年轻的面孔越来越多。广东“百千万工程”落地以来,一批又一批青年带着知识和技术来到广袤的乡土,来到这片干事创业的舞台上。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
近日,一个以返乡创业青年为主,聚集了广东21地市115名青年学员的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培训班在广州开班。这里不仅有一线专家“手把手”指导,青年们还前往浙江,实地走访学习“千万工程”,带“发展之问”,求“振兴答案”。
田间来了青年突击队
去年2月,广东发布青年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行动方案,其中重要一项,就是组织高校根据县、镇实际需求精准对接,为乡村发展解决实际产业难题。
“解决乡村‘疑难杂症’,需要专业力量精准出击。”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赵萱说,大学生有知识懂技术,富有朝气和活力,是下沉基层的合适人选。
“我们全程陪伴学生,帮助他们融入农村、理解农村,推动真正解决问题。”赵萱说,乡村大地是高校理论技术研究的“试验田”。
如今,在8位院士和4066名学校教授的带领下,全省高校已有青年大学生突击队逾3万支,精准对接地方需求约2200个。
中山大学“智渔时代”团队培育出优质黄立鱼鱼苗,带动超120人实现就业;广东海洋大学贝壳粉应用创新创业团队助力解决“贝壳围村”困局,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
不少年轻人喜欢在闲暇时来一场的露营之旅,惠州市福田镇徐田村返乡创业青年叶伟荣看到了机遇,放弃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为家乡引入露营、民宿等旅游产业,带着大家增收致富。
“返乡青年对家乡感情深,愿意用自身所学回报家乡。”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智库专家、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文晓巍说,城市就业空间有限,要推动更多青年理性思考创业就业方向。
茂名化州市培林橘红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廖志略抓住直播和短视频“风口”,将家乡土特产推向全国市场;“古堡咖啡”负责人刘德江把年轻人喜爱的文化带到海边,推动建设咖啡店一条街。
本土青年强起来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到乡村就业创业,也激励了乡村本土青年留在家乡。
陈龙舟从小在阳江市阳西县儒洞镇长大,毕业后决定回乡“干农活”。他承包了300多亩田地,种起了水果,为掌握农作物管理技术,他报名参加省里组织的“领头雁”农村青年人才培训班。
青年在乡村创业就业过程中,也遇到一些新情况,如随着产业发展壮大,面临资金、用地紧张,企业组织方式创新不足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广东正在出招,如推动建立市县分级覆盖的“领头雁”培训体系,设立广东青年乡村创业担保贷款贴息专项资金等。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打造新型劳动队伍,青年是其中最为基础性、战略性、先锋性的力量。”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晓运说,青年为乡村带入来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塑造现代化的生产关系,能为城乡融合提供更大可能,让新质生产力在乡村落地生根。
南方日报记者 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