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黄龙古观。
南昆山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到此休闲养生。
日前,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环‘两山’示范区”)建设专业委员会在广州成立。按照部署要求,该片区将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花园、世界级森林温泉康养目的地、城乡等值发展实验区、岭南特色的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
会上还举行了广州从化、增城,惠州博罗、龙门四个县(区)合作共建协议签约仪式。
环“两山”示范区建设,对于全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有何作用?将为当地高质量发展带来哪些机遇?建设的过程又应该如何整合资源,打造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体系?南方日报专访多位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金融机构首席经济学家,试图寻找破题之道。
圆桌嘉宾:
王 凯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金文成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院院长
邱衍庆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董事长、院长
郭大杰 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潘华峰 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沈明高 广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产业研究院院长
胡腾鹤 中信产业基金董事总经理
两市四县(区)优势资源需要一体化联动
南方日报:环“两山”示范区建设有何优势禀赋?实施推进中可能遇到的最大制约是什么?
吴志才:环“两山”示范区位于九连山脉、罗浮山脉两大山脉交汇之地,犹如一颗落于北回归线上的“绿珍珠”。初步范围大约3000多平方公里,涉及2市、4县(区)、16镇(管委会)。
在这里建设示范区,依靠几大优势禀赋。一是森林生态良好,示范区内共有32个自然保护地、2个风景名胜区,其中包含3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风景名胜区。二是拥有优质水源,这里是流溪河、增江两江源头。三是这里是广东省温泉资源的富集地区,“环南昆山”温泉产业集聚区成为全省温泉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四是多元文化交汇,区域内汇聚了中医药文化、红色文化、古村落文化等。五是农业发达,区域内拥有17个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4项地理标志产品。六是土地充足,区域内建设开发仅5.31%。七是地理位置优越,处于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经济圈,区域年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
但我们也要看到,环“两山”示范区目前面临一些现实瓶颈:系统谋划不足,导致区域优势资源挖掘利用不足,发展不够充分;美丽生态尚未有效转化为美丽经济,造成“大资源,小产业”的发展困局;镇村风貌建设不佳,对标人居环境全域“美起来”目标尚有差距;用地保障不足、发展资金投入有限,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单一,造血能力不足。
南方日报:针对环“两山”示范区建设面临的现实瓶颈,有何具体建议措施?
王凯:环“两山”示范区邻近广深港莞等超大特大城市,受到来自广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的双重辐射,可以更积极地承接都市圈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以及在消费市场扩张、人口流动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一方面要拓展“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深度和广度,促进新质生产力与传统农业、工业的融合,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另一方面要整合特色资源,创新空间场景,激发城乡活力,吸引新经济和新人群。
我们建议,环“两山”示范区建设要把县城发展作为重点,推动用地、交通、服务等更多要素保障向县城和高等级的中心镇集中,使其成为城市与乡村、山区和大湾区、生产和服务、生活和自然等各类资源交换的链接点。县城的城市建设既要弥补与大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又要满足城乡融合发展的特殊需求,不能简单照搬大城市的规划建设模式,而是要找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邱衍庆:环“两山”地区跨两市四(县)区,优势资源需要一体化联动。从工作策略上,可以整体聚焦建设环“两山”城乡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区,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品质,消除城乡生产生活质量差别,同时结合文化资源和自然本底特质,塑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镇村格局。在工作举措上,两市四(县)区作为实施主体,需要根据总体规划的功能布局,有序分工合作:一是要打造好各自引领型的高端平台;二是要建设好重点门户地带,突出“两山多门”的亮丽名片;三是做好“生态+”“文化+”“康养+”等多元化文章,实现动力增强、价值重塑。用国际视野和品牌意识策划、规划、建设和运营的环“两山”示范区,还可以聚焦“医养健康产业集聚区”,通过谋划“产业廊道”,串珠成链,连带成片,打造产业集聚区。
搭建平台,打造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体系
南方日报:如何充分挖掘环“两山”地区资源优势,打造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体系?
金文成:示范区建设要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条主线,立足现有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科技发展水平等,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进行资源要素的创新性整合。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目前,《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总体策划》对整个农业产业如何形成主次分明、生态低碳的发展格局没有过多关注。因此,我建议,可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和打造绿色低碳乡村,丰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郭大杰:当前,环“两山”地区的康养产业以森林、温泉的资源依托型发展模式为主,康养产业仍处于遍地开花但未成体系的初级阶段,在规划、设计、创意、运营等方面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高质量打造环“两山”休闲康养产业集聚区,建议从以下方面提升:一是规划引领,通过精细的设计、系统的优化和科学的方法,解决环“两山”地区休闲康养产业发展瓶颈和问题。二是加大高质量产品供给,支撑客源扩展,构建从银发客群向年轻群体延伸、从季节限定向四季可游延伸的全龄化、全季节旅游产品体系。三是搭建平台,实现康养产业一体化发展,政府应给与充分引导和政策支持,例如成立环“两山”集聚区综合发展平台公司,实现区域康养产业融、投、建、运、管一体化发展,让各投资经营主体充分参与、激发活力。
潘华峰:建议充分利用环南昆山—罗浮山得天独厚的森林、温泉、中医药、文化等资源,建立青蒿文化与生态旅游产业聚集区,提升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能力,支持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推动发展中医药康养产业。实现在环南昆山—罗浮山研学、文旅、康养、医药产业一体化发展、集成式推进,打造世界级的森林温泉康养目的地。
成立产业类子基金,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南方日报:环“两山”示范区的产业建设,离不开金融的保障,如何发挥好金融“活水”作用?
沈明高:正在推进的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基金,建议可以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思路,采用母子基金的架构。母基金下设基础设施开发、产业股权投资和光伏产业投资三类子基金。其中,产业类子基金以市场化募集为主。
环“两山”示范区可以为康养文旅产业、生态农业快速发展提供广阔平台,也可以为绿色、智能和低空经济等产业发展提供应用场景,完全有条件成为产业类子基金示范性项目投资区域。
环“两山”示范区建设,对于“百千万工程”的推进实施有重要示范效应。我建议,全省层面制定出台更大力度的信贷支持政策,通过使用低成本、长周期的政策性和商业银行信贷杠杆降低相关项目的投资门槛,增厚项目全周期投资收益,这样也有利于进一步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汇集更多资源加快推动环“两山”示范区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胡腾鹤:中信产业基金从2013年起就重仓旅游,成立了“中景信”平台,专注于山岳类景区投资、建设与运营。环“两山”地区具备成为顶尖休闲康养产业集聚区的各项条件,是我们评估过的各类山岳区域中资源禀赋最佳、政府支持力度最大的之一。因此,我们应当携手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整合资源,创新发展模式,共同推动环“两山”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
为撬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建议吸引、遴选、引入一批市场化的金融专业机构参与,为项目带来成熟的运营经验、创新的商业模式,还能通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资源网络,为两山地区的休闲康养产业注入新活力。
南方日报记者 彭正子 彭琳 黄进
本版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