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门诊大堂的先诊后付流程告示牌。全省所有三级医院开通智能预约挂号等服务方便患者。 南都记者 谭庆驹 摄
顺利完成高考9个科目的考试、推动“双减”工作落实、新增公办学位、实现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高水平医院建设全覆盖、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广东教育和卫健部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扎实抓好学用转化,办实事解难题有进展。
在深入调研和集体研究基础上,广东省教育厅将“平安高考”“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列入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逐一明确工作措施、责任对象和进度安排。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通过实施登高峰、强基层、15分钟医疗圈、大病不出县等具体措施,守护广东人民的健康,增强群众在大健康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教育
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
今年5月,广东省教育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随后,省教育厅进一步修改完善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将“推动新高考平稳落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稳妥推动‘双减’工作落实”“促进普惠性学前教育扩学位、提质量”“深入开展‘护校安园’行动”列入重点民生项目清单,更加有力推动解决群众身边各类“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实现“平安高考”“暖心高考”
6月9日,广东顺利完成高考9个科目的考试,这也意味着为期三天的广东高考平稳顺利结束了。
今年是广东省新高考落地的第一年,全省高考报名人数78.3万人,其中参加夏季高考的考生63.6万人,全省共设537个考点、2.46万个考场,启用隔离考点19个,用于安排182名受疫情影响的考生(含2名确诊患者)考试。
在防疫方面,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区域、不同情况,制定高考疫情防控方案和考务组织工作方案,梳理三类地区、七类人群、四类考点等进行分区分类管控,全力保障广大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圆满实现了“健康高考”“平安高考”“公平高考”“暖心高考”目标。
校外培训预收费纳入监管
“要在1年内有效减轻学生过重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2年内成效显著。”今年9月,省教育厅会同省市场监管局等十部门联合出台《广东省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方案》,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专项治理行动持续1年。
事实上,自国家“双减”政策出台以来,短短百余天,广东省已研究制定出台多个有关政策措施,涵盖培训机构治理和校内教育管理等多个方面。
比如,广东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广东省义务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做到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即“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同时,及时探索开展学生托管服务,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切实进一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10月25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9个“双减”工作试点地区典型案例,广州市上榜。10月27日,教育部办公厅向各地推广了深圳市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一月会战”的工作典型案例。11月15日,教育部官网公布广东省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定工作经验。
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最低标准提至500元/人
2021年下达欠发达地区市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奖补资金13.8亿元,支持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落实全省学前教育生均拨款制度,面向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放学前教育生均拨款,2021年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最低标准提至500元/人,全省下达学前教育生均拨款补助资金5.55亿元。此外,聚焦校长教师能力素质,开展走进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教研帮扶活动,直接惠及三地约1万名一线教师,开展“南方教研大讲堂”16场,观看人次840余万次。
今年9月,《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出台,计划用15年时间解决全省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建成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该方案指出,要积极扩增学位,增加基础教育公办优质学位供给。以增加珠三角地区及粤东粤西粤北中心区域学位供给为重点,完善用地、报建、财政、编制等配套措施,多渠道扩增公办学位,实现学位供给总体平衡和布局结构合理。到2025年,全省新增33万个幼儿园公办学位、375万个义务教育公办学位和30万个普通高中公办学位;到2030年,学校布局更加合理,有效解决“城镇挤”问题;到2035年,公办优质学位大幅增加,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需求。
数读教育民生实事
全省21个地级市122个县(市、区)均对作业管理作出具体部署,需开展课后服务学校9009所中,99.89%的学校提供了课后服务,校外培训机构数量逐步压减,2062家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纳入银行专用存款账户,总金额达10.7亿元,有效保障用户预付费安全。
截至10月底,全省新增公办学位28.84万个,新增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学位42.51万个,顺利完成2021年度“全省新增9.6万个普惠性幼儿园学位,其中公办幼儿园学位6万个”的民生实事任务。
卫健
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 高水平医院建设全覆盖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聚焦新冠疫苗接种、高水平医院和医学中心建设、医疗服务改善、妇女儿童健康、老年健康服务等10个方面确定任务清单,将群众的每一项宏观健康需求,用最绵密的网格化、制度化管理来予以落实。
免费筛查呵护妇幼健康
在粤北韶关,在宫颈癌方面实现早诊早治696人,节约医疗费用2.8亿元;在乳腺癌方面,实现早诊早治944人,节约医疗费用1.4亿元。在南粤大地,越来越多的农村和城市女性从广东实行的免费“两癌”筛查中受益。
除了免费“两癌”筛查,广东省也把出生缺陷筛查、婚前孕前保健纳入免费服务。今年为全省87万名孕妇免费提供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严重致死致残结构畸形的产前筛查,为全省109万新生儿免费提供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G6PD缺乏症(蚕豆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和新生儿听力筛查。大大降低了这些出生缺陷给家庭、社会带来的负担。
近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还联合省民政厅、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统筹推进广东省免费婚前孕前保健工作的通知》。根据规划,到2022年底,全省县(市、区)将全面实行免费婚前孕前健康检查,有条件的县(市、区)建立紧邻婚姻登记处的“一站式”婚育健康医学检查场所,全省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65%,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率达到80%以上。
家附近有了高水平医院
“没想到我不用走出汕尾,宋尔卫院士便上门为我主刀手术,免去了转诊外地的奔波,真的省了不少心。”10月21日,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全力支持的深汕中心医院住院部开业第一天,乳腺癌专家宋尔卫院士主刀为49岁的乳腺癌患者阿娟完成了保乳手术。那一天,院士一共完成了六台乳腺癌相关手术。
在此之前,阿娟这样的基层患者要颠沛于广、汕之间,粤东西北与医疗中心城市广州之间的医疗差距,决定了类似阿娟这样的病患,必须用时间、空间来置换宝贵的高水平医疗资源。
为了缓解因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导致的“看病难”问题,省卫生健康委着力构建“顶天立地”医疗卫生大格局。一方面,推动国际医学中心建设,进一步推动更多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落户广东。
同时,深入推进50家高水平医院建设高水平医院建设,今年遴选新增20家综合或专科实力较强的医院进行重点建设,实现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高水平医院建设全覆盖。
另一方面,广东大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并且利用高水平医院技术优势,由排名靠前的高水平医院分别对河源、揭阳、汕尾、潮州、云浮等5个地市人民医院实施5年的“一对一”紧密型帮扶。
为了让基层市民看病足不出县、乡,广东已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招收培养3667名全科医生,招收完成率达122.2%;在订单定向培养方面,广东已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招收2200人,招收完成率达110.00%。
“互联网+”让就医更便捷
为了让群众看病就医更便利,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全省100%三级医院、90%以上二级医院开通智能预约挂号、智能导诊分诊、预约检查、检查检验结果查询、取药配送、移动支付等服务。128家三甲医院开办互联网医院,占全省三甲医院的96.2%。
目前,全省有4054家医疗卫生机构接入广东省远程医疗平台,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病理和远程教育等服务,群众不出远门即可享受到高水平、高质量的优质医疗资源和服务。
广东建设了电子健康码平台,通过打造居民个人专属健康医疗服务二维码,作为居民健康身份证。居民可以通过刷码在全省2121家医疗卫生机构享受预约挂号、就诊、检验检查、看报告、取药、支付等健康医疗服务,解决“一院一卡、重复办卡、互不通用”等问题。
为有效解决各类健康医疗线上服务应用分散、使用不方便的情况,广东建设了“粤健通”微信小程序,智能导诊、预约挂号、免疫接种、生育登记、出生医学证明申领等首批22项服务统一进驻,为群众提供健康医疗“掌上办”服务。
在全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广东对老年患者全部开设“无健康码”通道,并实现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全履盖。医院在导诊台设立“老人爱心岗”,保留现场挂号、缴费及打印检验检查结果服务窗口,切实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便利。
数读卫健民生实事
截至11月7日24时,全省累计接种22049.86万剂次,共有10410.67万人完成全程接种,按照广东省1.26亿常住人口计算,全程接种覆盖率为82.62%。
截至10月底,全省粤东、粤西、粤北项目地区城乡妇女完成宫颈癌检查人数46.97万人,任务完成率93.94%;乳腺癌检查人数47.51万人,任务完成率95.01%。
采写:南都记者 孙小鹏 王道斌 通讯员 粤教宣 粤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