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广东“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显著,政务服务、养老、就业、教育等成高频词

出实招解民忧 让任务清单变幸福账单

2021-12-07 10:46 来源:南方都市报 夏嘉雯 钟丽婷

  学史践行真落实,群众呼声变掌声。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广东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基层、听民声,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用心用情用力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

  在深调研的基础上,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汇聚成一张张重点民生项目任务清单。广东全省动员、全域参与,掀起为民办实事的热潮。一系列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行动,浓缩成广东“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成效答卷。

  为全面反映广东各地市各省直单位学史力行、实干为民、深入基层一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实践成果,南方都市报先后于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省内城市广泛征集“我为群众办实事”案例,收到积极响应。目前,征集活动已有数百案例入库,案例内容已超过57万字。

  哪些群体是“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关照的对象?有关部门最落力解决哪些民生热点难点问题?解决“老大难”问题有哪些大招实招?南都记者通过对入库案例进行词频分析,梳理出广东“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案例中的高频词,以此直观作答。

热点群体

“一老一小”群体受到关注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我为群众办实事”案例库中涉及到不少群体,比较高频出现的包括“社区居民”“老年人”“贫困户”“儿童”“技工”“患者”“企业市场”“考生”“妇女”“农民”“学校”等等。其中,以“幼儿”“婴幼儿”“儿童”“老人”“老年人”“长者”等词语出现的“一老一小”群体频频被提及。服务“一老一小”成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针对“一小”群体,多地持续强化婴幼儿照护服务、加快幼儿园建设,满足群众需求。深圳市坪山街道的社区亲子互助中心创新推行“家长互助服务”,家长们积累的志愿服务时长被储存在“时间银行”里,用来兑换孩子的“免费托育时间”;广州市江南中街道与海意名苑亲子乐托儿所共同打造的“江南中街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工作基地”成为国家普惠试点,提供家庭教育、临时托管服务。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南都记者梳理案例库发现,针对“一老”的养老服务趋于居家化、智慧化。广州、深圳、江门多地,通过专业养老服务下沉居家养老领域、对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建设街道长者服务中心和社区长者服务站等措施,构建“15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生活圈,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科技手段也被广泛应用到养老服务中。比如,深圳罗湖的“智慧用水监测”项目,可及时发现孤寡、独居老人日常用水异常,及时提供帮助;湛江通过“慧养·智慧养老平台”借助“互联网+”智慧养老设备,根据家庭照护床位和长者主动要求,提供全天候的居家健康和安全监测服务。

热点领域

政务服务改革最下功夫

  我为群众办实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南都记者对案例内容进行词频分析发现,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有“政务服务”“养老”“就业”“教育”等,均是广大市民群众最为关心的民生领域。

  10月2日上午9时,一名6岁多的小朋友在爸爸妈妈陪同下来到惠州惠城公安户政服务大厅,申领他人生的第一张身份证。孩子的妈妈李女士说,一直想为孩子办理身份证,平时工作比较忙。趁假期想带孩子出游,她正在为小孩没身份证不方便出行的问题头疼,还好惠城户政窗口国庆期间正常办理业务。

  从出生到晚年,政务业务涉及面也非常广,政务服务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案例库中,“政务服务”一词出现284次。南都记者梳理案例库发现,广东多地实行政务服务事项“全城通办”“跨城通办”、“节假日延时服务”,不断优化细化政务服务,提升对于政务服务的品质与效率。在深圳、佛山、韶关等地,政务服务大厅还设有“办不成事”“疑难事项”专窗,对于一些不能在现场明确答复或办理的事项及时受理,通过研究确定责任部门,并将业务转交,限时办结。

十大高频热词

  政务服务(284次)

  惠州全市联动推出政务服务“延时办”服务,自2021年5月22日起,全市共58个服务大厅同步开启涉及民生政务服务事项“周六不打烊”延时服务,极大方便了上班上学一族。

  清远连南通过增设“办事专窗”、实行“轮岗机制”、主动“上门代办”等多种手段提升服务水平。例如,围绕民生保障类公共服务事项等,对特殊困难群体实行“特事特办”,积极组织各村代办员主动上门为贫困户、残疾户、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全方位代办服务。

  汕尾积极创建“无证明城市”,通过电子证照核验及工具核查,58种高频的电子证照支撑全市6774项办事事项13492项证明材料,实现了62015笔业务160019次的免提交用证服务,累计减免材料约106659份,政务服务事项与电子证照关联度全省排名第一。

  养老(255次)

  广州市花都区在农村偏远地区运用当地的人力、物力等资源,聘请热心的邻里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探索出契合农村养老文化、符合老年人习惯的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目前,全区共有政府资助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1257人,其中通过邻里互助服务的有773人。

  河源市江东新区“定制”“系统+服务+老人+终端”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通过雷达波科技技术感应和监测人体心率、呼吸率及人员数量,实现“无墙院”看护。截至7月29日,已为100位老人安装居家养老4件套设备,为老年人提供紧急呼救、走失求助、出行行踪监护和夜间生理安全监测等系列服务。

  江门市蓬江区利用社区配建用房改造建成公建民营养老中心,积极打造“15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生活圈,为周边1.5公里(半径)社区内的60周岁及以上户籍长者提供就餐、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医疗服务等“一碗汤距离”居家养老服务。

  教育(249次)

  深圳市福田区新改扩建19所中小学,其中10所高科技预制学校全部交付,新增学位2万个,相当于前5年学位之和,历史性解决学位紧缺难题。城中村学校“学有优教”提质行动让城中村学校更加优质。新聘教师127人,硕博士教师占比88%,超出目标数38%。深入开展“名校+城中村学校”等活动深入开展,获评全国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首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试验区。

  广州市执信中学党委主动发挥教育资源优势,把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做细做实。以推动集团化办学为抓手,积极向外围城区辐射优质教育资源,助力推进广州教育公平。以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为契机,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疫情防控(191次)

  深圳香蜜湖街道积极动员辖区全体居民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街道统战部门充分发挥“大统战”格局效能,积极组建联络微信群,搭建宣传平台与沟通桥梁,动员辖区港澳居民按照本人“知情、自愿”原则,因需接种、有序接种、组团接种。

  在疫情防控形势危急时刻,佛山市石湾镇街道一批军转干部自发成立“666军团”,一大批老干部、老党员、年轻党员主动加入,并肩坚守在集中隔离场所“666酒店”。

  深圳福田企业中建八局在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项目部充分利用党建联建工作平台,多方沟通,为项目员工及建筑工友争取到50个新冠疫苗接种名额,实现全员免疫。

  生态(182次)

  东莞市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补水、生态修复和碧道建设等多项举措,对全市污染河涌实施科学、高效、精细治理。如今东莞的河湖面貌焕然一新,涌现出麻涌镇华阳湖、常平寒溪河等一批美丽河湖典型案例。

  佛山市九江镇进行河涌净堤工作综合整治,目标实现“水清、岸绿、堤固、景美”的整治目标。统计至9月26日,九江镇净堤工作已完成整治问题1149个,其中拆除违法构(建)筑物类建筑100处,面积24369平方米;拆除清理瓜棚、渔网、鸡棚、便桥、垃圾清理点、简易棚架(屋)等共1049个,面积45600平方米。

  广州市天河区供销社在天河区政府的领导下,扎实推进天河区大件垃圾收运处理中心建设,主动承担天河区大件垃圾处理公共职能任务,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贡献力量。

  就业(155次)

  佛山禅城高质量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着力构建促就业、扩内需、惠民生的禅城特色“三项工程”体系,以小切口改革推动服务大变化,满足民生大需求,解决就业大问题,促进产业大发展。

  广州市海珠区将“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纳入2021 年民生实事项目。坚持需求导向,激发培训主体积极性,提升职业技能培训效能,促进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依托基层服务站累计培训1300余人,招收就业困难人员48人,为1.15万人提供了各类家政服务。

  广州市黄埔区穗东街融合羊城家政基层服务站,全市首创面向育儿妈妈群体的灵活就业服务平台“朝九晚四巾帼创客中心”,集中采集发布特定时段灵活用工岗位信息和生活服务领域企业提供的非住家家政岗位,为育儿妈妈提供可兼顾工作和接送小孩上下学的“朝九晚四”工作岗位。

  医疗(150次)

  广州市花都区依托卫生服务站开展社区医疗服务,以社区健康咨询服务点为阵地,免费为老年人测量血压、青少年心理咨询等优质服务。针对老年人、妇女、青少年及外来人口等不同对象举办相应的健康知识讲座。

  广州市民政局指导广州市医疗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结合业务特点,发挥行业桥梁纽带作用,整合行业医疗资源,发起“仁医惠民·爱在羊城”等系列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医师深入社区为居民群众开展社区义诊、健康宣教、送医送药送器械送志愿服务等公益医疗健康服务。

  中山板芙镇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辖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患者免费发放药品。患者可以在系统申请免费领药,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健康特派员还将上门免费送药。古镇只收取10元诊疗费用中的个人自费自付部分2.8元。即参保人原来需支付5元诊疗费的看病取药,现只要2.8元。

  乡村振兴(90次)

  佛山勒流街道以创建文旅田园示范区为契机,坚持“景村一体化”的理念,重点推进了村容村貌的整治提升、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套,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持续打造核心吸引物,加大区域文旅发展提质增效。

  广州市社会组织党委探索实施“社会组织党建+帮扶助困”模式,广泛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开展“千社扶千村”活动。2020年实施支援“三区三州”建设、贵州黔南州毕节市对口支援、广州特殊群体暖心帮扶等8个具体行动。2021年结合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推进贵州东西部协作、省内乡村振兴帮扶、广州特殊群体暖心关爱等7项行动。

  东莞遵循着“城乡一体化、全域项目化、产村融合化、基层治理现代化、文明创建常态化”的工作路径,助力596个村(社区)焕发新颜、释放新动能,走出了一条独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住房(82次)

  根据物价上涨趋势,汕头市上调公租房租赁补贴发放标准,从10元/平方米提升到15元/平方米。今年以来,共受理住房租赁补贴申请共344户,累计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共1596户,发放金额548.27万元。公租房保障与个人计生情况脱钩。

  肇庆市简化了公租房审批流程,加快房源分配,并将公租房保障对象扩大到八类人群。2021年1月至8月共组织公开抽签分配公租房房源三批次,安排实物配租234户,发放住房租赁补贴43户,完成发放率430%。

  老旧小区(71次)

  佛山市大良街道老旧小区连片改造工程为居民解决道路修复、完善照明系统、更换线路、置换燃气管道等基础设施问题,并新增绿地、停车场和休闲健身活动区域。已完成和正在推进改造的老旧小区共27个,总户数9130户,总楼栋数1248栋,总建筑面积为100.2万平方米,最早的小区建于1983年。

  佛山市高明区政府主导19个职能部门,成立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办,以社区警务室为支撑,将改造提升服务前端移到老旧小区,由“居民找各部门办事”变成“专班围绕小区服务”。已改造的48个老旧小区和岭南社区内街巷片区,惠及中心城区1.2万余户群众。

  广州市海珠区提出以购买服务方式提前对拟加装电梯的规划方案进行技术审查,大幅减少申请所需材料及审批周期,实现加装电梯早开工、早使用。全区累计核发加装电梯规划许可证1726宗,位居全市前列。

  采写:南都记者 夏嘉雯 钟丽婷 实习生 罗靖瑜

编辑:郭昊奇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