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培育新时代好青年 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

2023-10-07 11:02 来源:南方日报 潘星容 郑 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新时代大学生是广大青年的中坚力量,而实践教学思政是课程思政成果的转化器,是两个课堂有机结合的融合点与助推器。透过实践教学,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顶天”走向“立地”,延伸辐射课堂内外,有助于打造学生走向社会的“练兵场”。

  实践教学思政在于培养德高技强的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思政对于促进当代大学生在政治上知、情、意、行统一,在实践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具有现实意义。将思政元素融入实践课程,在产学研基地、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中推广,让学生在现实场景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情感和价值的认同,有助于推动大学生树立和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进而积极参与、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之中。

  实践教学思政育人要积极开展四种实践:认知性实践、交往性实践、工具性实践、虚拟性实践,具体内容包括:中外大学生实践教学思政模式比较分析,大学生实践教学思政大纲及人才培养方案,协同育人、产学研基地思政建设,大学生实践教学思政效果展示。重点针对诸如机制建设完善性、思政与专业融合性、实践育人主体全员性、实践育人过程系统性等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具有落地实效性的方案和操作性的指标,形成新时代大学生实践教学思政完整体系。

  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整个大学生实践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仅仅是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或课程思政的实现。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为大学生的德育提供和谐一致、持续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转化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使其从情感上接受,在实践中参与;将心理咨询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围,推动育人思想进心房。

  实践教学思政系统建设的创新路径

  夯实实践教学思政育人的理论基础。立足思政教育的基础理论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强化实践育人问题研究的时代性和科学性。实践教学育人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需要借助教育学、哲学、法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不断丰富其理论支撑。

  拓展实践教学思政教育的内容延伸。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育人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深度调研高校实践教学育人的现状,有利于助推思政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衔接好专业课与实践教学思政。国内目前仅限于对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予以研究;国外强调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教育,均没有跟专业课很好的衔接。而专业课实践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把隐性教育推向显性教育,对课程思政建设具有推动和检验作用。有助于拓展和充实专业课思政因素的素材和内容并运用实践,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相关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在实践教学中展开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因此,实践教学的开拓与专业课的衔接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实践教学思政能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专业课实践教学思政的教学目的更加明确,教学手段更加灵活,教学评价更加具体,将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目的地融入思政元素,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体现实践教学思政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是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与新时代高质量高技术的人才培养目标有高度的统一性。实践教学思政育人通过实践参与和行为选择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在实践参与中应用和践行理论知识,在实践交往中促进个体间的互动,在实践锻炼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综合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增强大学生实践教学思政教育实效性。实践教学思政通过课程共融、平台共建、资源共享、考评共赢的协同联动,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把思政教育的内容贯穿实践育人的全过程和全方位,促进大学生在实践参与中认知内化思想政治理论,在实践创新中增强自身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好入心入脑入行。

  对大学生实践思政开启多元化培育模式

  通过理论探索、实践检验,结合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构建成一整套实践教学思政育人的完整体系,形成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实践教学思政育人体系,树立学校品牌力量。高校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实践教学思政育人理念,搭建诸如“书院制管理”育人平台、“党建引领”育人平台、“志愿服务”平台、成果导向课程育人平台、网络思政平台等多元化平台,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应用于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以多元化赋能服务反哺国家和社会。在产业化课题上做好“双元育人”新文章,做到校企深入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在网络化课题上响应“00后”学生需求,读懂新一代网络“原住民”的“验证码”,善用新型育人工具;在社会化课题上实现开放办学,有效整合资源,开拓育人新领域;在项目化课题上打造和重用“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项目运行机制,当好实践育人项目的孵化器。坚持与时俱进,准确把握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目标,创新实践教学思政理念,开启多元化实践育人新模式。

  作者分别系广东金融学院法学院副院长、广东财经大学讲师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研究项目(德育专项)“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新途径探索研究”(项目编号:2021JKDY027)成果;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专项(2022GXJK199)成果

编辑:郭昊奇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