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引领伟大实践的历史自觉和理论自信,深刻揭示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密码”,对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守正:以坚定信念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有效的思想理论体系。其之所以科学有效,关键在于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贯通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是空洞抽象的条文,而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揭示的自然、社会和思维认识各方面的客观规律,得出的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客观规律,得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结论。尽管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科学的理论仍然没有过时,仍然具有普遍的真理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自创立以来的传播和发展是在跨越了不同的地域空间、经历了深刻而复杂变化的时代条件下完成的,但无论时空条件如何变化,目前仍然没有哪种理论能够超越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揭示的客观规律。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以坚定信念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筑牢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思想根基。
创新:以“两个结合”为根本方法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过程中理论创新与社会革命实践创新相互激荡、相互促进的历程。坚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两个结合”,是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已经深刻认识到“两个结合”对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随着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而发展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中国化时代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必须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才能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在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上,一定要摆脱教条的束缚,不能抱着本本不放,要将马克思主义当作“方法”、当作“行动指南”;一定要以问题为导向,特别是以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关切点,要害是管用。在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上,要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不断加强它们之间的互动融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两个结合”的根本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不论是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还是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根本上是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其中,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统领对中国具体实际的认知判断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两个结合”为根本方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让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引领: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迈进
与时俱进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是党和国家事业前进的重要保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伟大成就的关键所在。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雄辩地证明: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指导下,我们能够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充分证明,作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行。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全党要准确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的立场观点方法,自觉担负起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迈进。
■杨 杰 作者单位: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