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

2023-10-18 12:21 来源:南方日报 徐 曼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明确要求,要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加强对后富的帮扶。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围绕实现总书记赋予的使命任务,作出“锚定一个目标,激活三大动力,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的“1310”具体部署,强调“要用心用情抓好民生社会事业,在推动共同富裕上取得新突破”。站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以高质量发展筑牢经济底盘,以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公平,以农民农村作为突破重点,以发展思维不断破解“少子老龄化”等新问题、新挑战。

  夯实基础,以高质量发展筑牢经济底盘

  共同富裕和高质量发展是一体两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若没有高质量发展作为支撑,共同富裕就是无本之木。当前,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基础和重要途径。

  一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打破要素流通壁垒,畅通要素资源流动,增强面向全球的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推动市场资源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逐步摆脱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同时,增强经济的自主性、独立性,以自身最大确定性抵御外部的不确定性,拉动经济进入新的良性循环。

  二是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提高经济结构的韧性。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呈现出“56789”的特征,不仅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更在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提高经济韧性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外部环境动荡不安,传统贸易渠道受阻、供应链关键环节薄弱、生产成本提升等问题依然制约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帮助民营企业融化市场的“冰山”,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帮助民营企业翻过融资的“高山”,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和支持引育,帮助民营企业越过转型的“火山”,不断释放民营经济活力。

  三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教育水平、医疗条件、交通设施等基本公共服务,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更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共同富裕的具体感知,要以“基础教育补短板、职业教育树精品、高等教育创一流”为目标推动教育三大板块的全面提升与协调发展,建立统筹城乡的医保制度体系,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积极推动优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农村、重点群体倾斜,确保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

  加强保障,以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公平

  共同富裕,重在“共同”,也难在“共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统筹协调、组织落实、提高治理效能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也为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保证。

  一方面,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调整税收结构,扩大累进制的直接税对收入差距的“缩小效应”,减小累退制的间接税对收入差距的“扩大效应”。此外,加快消费税改革以适应居民消费习惯转变、扭转财产税“重流转、轻保有”特征以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调节的有效性等,也是未来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另一方面,要鼓励合理合法获得财富,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深化劳动、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合理提高劳动报酬,鼓励勤劳致富。同时,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规范财富来源,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鼓励合理合法获得财富。

  聚焦关键,以农民农村作为突破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有近5.1亿人居住在乡村。在潜在中等收入群体中,一半以上都和农民有关,农民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中之重,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

  一是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方面,完善防止返贫监测机制,将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作为主要监测对象,及时发现、快速响应、精准施策,持续增加脱贫低收入群体收入,警惕脱贫人口返贫风险和边缘人口致贫风险,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另一方面,推动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要加强对脱贫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精准有效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增加与脱贫人口劳动技能和就业增收需求相匹配的就业岗位,实现应就业尽就业并形成辐射带动效应。

  二是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方面,通过产业融合发展提质增效,纵向融合延伸价值链,提高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价值链增值能力,横向融合拓展增收空间,与教育、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形成“农业+”模式,通过多业态聚集、多场景应用盘活乡村资源。另一方面,通过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助力。不断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乡村治理的精细化、智慧化水平,拓展数字技术在种植、养殖等环节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电商直播带货扩展农产品销路,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三是要促进城乡要素流通。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是对全社会而言的,不能分成城市一块、农村一块,要以放开户籍制度限制为推动,引导人员、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置互联互通、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

  与时俱进,以发展思维破解新问题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老龄化、少子化等世界性现象逐渐在我国显现。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超2.8亿,占全国总人口19.8%,预计“十四五”时期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20%,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与此同时,少子化趋势仍在加深,202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出现近61年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未来一段时间“少子老龄化”或将成为常态。老龄化和少子化,从供给侧会削弱劳动力供给,从需求侧会抑制消费需求,是新时期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上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要以系统性理念、创造性思维整体破解“一老一小”问题。一方面,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从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构建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减轻生育养育教育负担等方面加快建立健全配套政策,缓解“不敢生”“不想生”难题,释放生育潜能,推动生育率回升,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另一方面,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促进医养深度融合,推进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优质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加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徐 曼 作者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共珠海市委党校讲师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3年度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专项“推进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基于规范财富积累机制的研究”(项目批准号:GD23XZZC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郭昊奇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