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如何科学认识、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和复杂多变的心态变化,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解答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充分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华文明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和重大价值,坚定文化自信历史自信,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
历史是一个民族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也是一个国家安身立命的基础。历史纵深是一个民族作为历史主体在历史时间、历史空间内留下的历史印记、创造的历史文化,是民族精神、民族品格的重要载体。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在悠久的历史时间、广阔的历史空间内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明,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历史纵深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开阔的历史思维。历史思维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是总结历史经验、分析现实问题、把握未来方向的有力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中华民族具有灿烂辉煌、震烁世界的古代历史,也具有艰难曲折、涅槃重生的近现代史,绵延五千年的浩瀚历史中充满着深邃的历史经验、深奥的历史智慧和深刻的历史教训,时刻启发和警醒我们回眸历史、总结历史、反思历史,用历史思维分析现实问题,用历史眼光把握未来方向。
历史纵深赋予中国式现代化雄厚的历史自信。历史自信,就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的自豪感、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放眼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没有哪一种政治力量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深刻地、历史性地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赓续者和创造者,对中华文明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党绘就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雄厚的历史自信。
历史纵深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发展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历史过程,人发现运用历史规律、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就是人的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动显现。一部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历史主动精神的彰显史,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动写照。正是中国共产党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才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博大深厚的文化根基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绵延不断、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博大深厚的文化根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文化根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和文化承载,是中华民族思想观念、价值理念、思维方式、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的集中彰显。奔小康、共富裕、求大同的社会理想追求,讲仁爱、厚民本、重集体、崇正义、尚和合的社会价值观念,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的社会伦理规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社会人文精神,都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影响着中华民族群体的思维方式、知识形态、价值样态、精神状态,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强大持久的文化力量。
革命文化是中华文明在革命时期的继续发展。近代以来,在面临外来民族殖民压迫和内部封建腐朽统治交织的生死存亡的危局之际,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和优秀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既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又携带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基因,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中国革命、中国实践的产物。革命文化在不同革命时期有不同的具体样态,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各具风格又具有共同的特征,都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系家国、一心为民、团结合作、不怕牺牲、敢于创新、艰苦奋斗的文化基因,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文化动力。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文明在建设、改革和复兴时期的继续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文化产物,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当今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基础性和深层次支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既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实践,又驱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实现,既彰显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理念,又内生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进行理论动员、凝聚力量、引领方向、激发动力,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坚强的文化支撑和活力源泉。
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独特的精神标识
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中国历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团结一心、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集中彰显了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中,虽然王朝多次变更,但没有改变中国大一统的格局趋势,没有造成分割离散的社会心态,“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始终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共同信念。在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也正是依靠亿万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才挽救了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中华文明发展史深刻表明,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团结奋斗。
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独立自主的精神品格。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至今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文明具有鲜明的独立自主的精神品格。这不仅表现在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独自产生、独立发展起来的,还表现在中华文明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从未丧失自己的独立性、主体性。虽然中华文明在传承发展中时常与其他文明交流、互动,不断吸收、借鉴其他先进文明的优秀成果,但一直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独立自主的原则。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和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继续秉承独立自主的民族精神品格,并将其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继续弘扬和彰显了中华文明独立自主的精神,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底色和文化品格。
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开放包容的精神气度。“尚和合”是中华文化的鲜明特质,中华文明在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以兼容并蓄的气度、海纳百川的胸襟融合民族文化,汉、满、蒙等多个民族都建立过大一统的王朝政权,56个民族交流、交汇逐渐融合成统一的中华民族,共同书写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不仅如此,中华文明还始终以开放包容的气质、胸怀四海的格局吸收异质文化,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外来传入的宗教与本土产生的道教和谐共存,佛寺、清真寺、基督堂和道观、宗祠、孔庙比肩而立;中华文明与欧亚文明长期保持开放互动,横贯中西的海陆丝绸之路就是中华文明开放胸襟和包容气度的历史见证。开放包容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己任、书写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精神气度。
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守正创新的精神气质。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不息,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其始终恪守自身的文化价值理念,坚持自身文化主体性,还在于其持久保持了革故鼎新、吐故纳新的创新意识,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变则通、通则久的变易思维,威武不屈、舍生取义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奠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和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没有先例可循,也没有现存的模式和道路可以借鉴,必须依靠自身力量走出一条新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恪守中华文明守正创新的精神气质,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永葆生机,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持久精神力量。
■王晓丽 黄元丰 作者分别系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和博士研究生
本文系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制度设计研究——以实现机制为视角》(2023GZYB0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