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筑牢人才金字塔

2024-05-06 10:07 来源:南方日报 冯帅章

  ■冯帅章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要素,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对生产力三要素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夯实高水平的人才基础,对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支撑作用。

  奋力建设一个现代化新广东,人才是决定性因素

  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拥有丰厚的科技创新资源和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在依靠产业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上肩负重要使命和重大责任。当前,广东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都位居全国首位,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深圳、广州、佛山和东莞。近年来,广东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家电、生物医药与健康等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以及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前沿新材料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催生新产品、新业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已超四成,成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也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广东以制造业起家,厚实的传统产业基础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毗邻港澳,发达的产业体系以及开放包容的市场氛围,使得广东这片热土对全国乃至全球的优秀人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近年来广东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与人才基础雄厚密切相关,这得益于广东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出台的积极措施。在人才引进方面,广东多途径遴选“高精尖缺”科技人才,高层次人才项目陆续注册落地,为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提供了新动能。随着《关于加强新时代广东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提出强化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筑牢产业技能根基、建设高水平技能生态、营造技能人才乐业氛围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广东逐渐成为高技能人才集聚高地。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最富有能动性、最活跃的要素。2024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视人才为珍宝,携手港澳加快建设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坚持高标准精准引进和高质量自主培养两手抓,创造更多平台和机会,打通人才价值实现通道,做到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让广东的人才金字塔“塔基更实、塔身更强、塔尖更高”。新时代新征程,广东要勇做创新驱动排头兵,向着产业科技高峰全力攀登,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硬实力”,其中人才是决定性因素。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而提升核心竞争力,迫切需要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应具备在专业技术前沿领域进行原创性、创新性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有效推动新理念、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进而促进不同生产要素创造性组合的能力。同时也要认识到,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除了需要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从事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应用、管理创新、技术服务的各类人才,从而形成“塔基更实、塔身更强、塔尖更高”的人才金字塔。激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供给端,要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和发挥人才作用三方面同时发力。

  在人才培养上,要持续深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程建设,注重教育系统在构建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既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又要提高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的“适配度”。

  在人才引进上,要建立健全相关人才政策,聚焦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大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既为人才发展提供平台,又要切实保障人才待遇,完善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地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

  在人才作用的发挥上,要充分认识到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最活跃的主体。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驱动离不开人才驱动。特别是在机器人、人工智能主导的新兴产业以及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创新等领域,要注重人才和产业的供需匹配,因地制宜动态调整人才培养、引进的结构规模,促进人才供给更好适应国家重大战略和本地产业发展所需。

  坚持高标准精准引进和高质量自主培养两手抓

  “孔雀东南飞”,广东人才基础雄厚。在看到自身优势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构筑完善的人才金字塔,目前广东的人才体系仍然存在不足。一方面,虽然广东综合实力强劲,但在头部创新能力方面相比北京、上海等地仍有一定差距。广东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但头部科创企业规模稍有欠缺。广东虽然总体上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但顶尖科研机构、高端人才及重点实验室等高质量创新资源的密度和集聚程度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水平科技成果的产出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质量提升。

  另一方面,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流入;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因此,广东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继续发挥好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大城市的核心引擎作用,也要把握好县域发展这一重要载体,通过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

  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进程中,广东要高度重视高水平人力资本的培育,结合省情有针对性地推动形成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厚实而又均衡的人才基础。

  一要聚焦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群体,加大引进和培养力度。坚持高标准精准引进和高质量自主培养两手抓,大力支持省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广东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高校在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方面的主力军作用,紧盯原创性、颠覆性、前沿性技术,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着力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

  二要进一步优化人才生态,树立“大人才观”。创造更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增强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通过深化民生领域的改革,加快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子女就学、住房保障、医疗健康、金融服务等方面为人才流动解除后顾之忧。只有为人才创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才能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造的活力。

  三要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进一步夯实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的人才基础。一方面,通过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人才返乡创新创业,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另一方面,加大城乡融合联动的力度,打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各种要素流动的壁垒,引导城乡人才双向流动。

  作者系暨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经济与社会研究院院长、教授,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专家智库首批专家委员

编辑:郭昊奇   责任编辑:江海燕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