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自强,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广东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广东要以“勇挑大梁”的担当,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和新的文化使命,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
中华文明特性带来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处在“两个前沿”的广东,是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奋斗者,也是人类起源重要的发源地和中华文明重要的贡献者。全面深入了解广东的文化发展史,有助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更好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广东篇章。
早在两千多年前,南越王赵佗在位期间,广东地区积极开展文化建设,兴修水利、修建宫殿、雕刻石刻等,为南越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对中华文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南越王墓中出土的文物中,就有大量珍贵器物。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古代南越文化独特魅力,也证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等特性。唐宋期间,韩愈、苏轼等文豪在岭南地区创造了一大批多姿多彩的文化遗产,使得岭南文化继续融入和延续中华文明,成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省的宝贵资源。到近代,广东爱国志士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积极参与斗争,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华民族树牢民族自信的重要支柱。
改革开放后,广东省一直处于全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连续34年经济总量全国第一,以占全国不到2%的面积创造了10.7%的经济总量,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国道路探索实践中承担重任。同时在文化建设中,始终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年来不断推动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挖掘中华文化的深层次内涵,让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广东以自信的姿态推进文化建设,让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坚持守正创新,深入实施文化强省建设“重大工程”,文化自信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广州、深圳打造了若干个千亿级文化新业态集群,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正加快塑造,高品质文化供给不断强化,岭南文化绽放新光彩,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水乳交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比翼齐飞。
秉持包容开放勇挑大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正是得益于文化上的包容开放,广东不断吸收全球优秀的成果为我所用,成就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新起点上,如何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更好地开创未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课题。
1957年,广交会的创办,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风向标和文化交流的窗口。改革开放之初,广东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省份之一,用开放包容的精神,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分工,在这种文化氛围推动下,迅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支点。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广东经济总量已经是当年的一百多倍,成为我国第一外贸大省,出口总额居全国前列。广州、深圳等地通过举办广交会、文博会等国际展览盛会,吸引大量国际买家和供应商到中国来洽谈贸易,推动我国外贸和文化发展。从“民主革命策源地”,到“改革开放排头兵”,再到被赋予“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使命,让人深切感受到广东的包容开放、敢为人先的特点。
实际上,在秉持包容开放和敢闯敢试的精神方面,广东一直以来走在前列,广东人用实践为中国传统的天下观“怀柔远人”“协和万邦”注入了新活力,也为中国文化发展开拓了广阔的新空间。广东是中国最大的侨乡,目前有3000多万海外侨胞,占全国海外侨胞人数一半以上,分布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省内约有8.8万名归侨、3000多万名侨眷,主要集中在珠三角、潮汕地区和梅州等地以及23个华侨农场。这些都是推动广东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从昔日“怀柔远人”的传统天下观,到现在既能引进来又能走得出去,在海外生根发芽进而反哺中国发展,这些都显示了广东人骨子里的开放包容精神、兼济天下的理念,为中国传统陆权文化天下观开创了融合海洋文明新境界。广东人努力跨过大海大洋,走向与世界融合,同时坚守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传承,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自信;并通过外来文化的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具有岭南特色的文明自信。
近年来,广东各城市的国际“朋友圈”进一步扩展,缔结的友城由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扩大到非洲与南美洲,而且包括了牙买加、多哥、塞舌尔等多个发展中国家,总数量超过190对。双方交流的领域也得到拓展,除了经济、文化、体育,还延伸至农业、教育、医疗卫生和人才培训等领域。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还可以推动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东还需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教育、旅游等产业融合,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链和生态系统,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新时代新征程,面对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全社会也需要更大的耐心、勇气和魄力去开放创新。广东要勇挑大梁,切实扛起“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使命,就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包容开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不断探索新的文化创新和发展路径,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吴 雁 作者系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