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在文化创新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2023-10-23 11:18 来源:南方日报 温朝霞

  编者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高屋建瓴、精辟深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理论成果在体系化、学理化方面日益完善的实际,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本期《理论周刊》继续邀请社科专家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性贡献、坚持守正创新、坚定文化自信等角度进行解读,助力广大读者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助推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展现新气象新作为。敬请关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我国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在新时代新征程,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是进入新时代后我国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一系列实践活动的系统总结,又是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探索文化发展规律的理论结晶,为在新时代新征程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其中,在文化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例如将文化自信列入“四个自信”中;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提出“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论断;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文明倡议”等;着力打通“古今关系”,重新定位“中西关系”,为中国的理论、道路和制度夯实中国传统文化之基,深化了中华民族在文明交融、文化结合的锻炼中自主生长、自我实现的理性自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建设的创新依据,在于其从世界文明进程、全球视野、中国历史的高度来审视文化的地位与突出作用,把文化发展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来推动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业,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问题导向和实践价值。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一系列原创性贡献的理论结晶,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理论成果在体系化、学理化方面日益完善的实际,体现了其理论体系的连贯性和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特点。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贡献,是在认识文化、建设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两个结合”,深刻阐释了文化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关于文化自信的理论,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原创性贡献。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作用,是文化认知和文化自信的基本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含三大组成部分:一是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三是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历史传统,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和平性也是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在人类文明史上延续至今的深层原因之一。“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德性精神”等价值追求,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对于化解全球客观存在的文明冲突具有启示意义。历史上中国价值观在亚洲产生了深远影响,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曾先后传播到亚洲、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并与当地文化相融合,为推动全球人类文明进步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天我们更要有在国际上传播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赢得全球的普遍理解、衷心折服与价值认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资源。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的重要讲话中引用中国典故和哲学,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和哲学的高度重视。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就是要以“协和万邦”的文化自信,释放中国价值观的文化魅力,在不同国家产生“共振”效应。

  革命文化是弘扬民族精神的火炬。革命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和培养起来,是文化自信的深厚土壤,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精神引导和民族气节的激励作用。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华民族革命文化的形成史。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伟大胜利,反抗侵略和压迫、追求富强民主,实现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成为革命文化的重要内容。

  回顾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年代所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的时代产物。汇聚了中华民族精气神的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革命斗争史的高度文化凝聚,展示了中华文化独特魅力。革命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宝贵财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国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强国的旗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和要义,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旗帜。其中,要重点抓好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坚持守正创新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共产党几代主要领导人都在不同时期提出了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理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理论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科学发展观强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发展战略;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提出的文化建设思想,既有其时代特征又一脉相承,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到继承、创新和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坚持守正创新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仅包括经济发展,更包含文化繁荣。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就是坚持守正创新,加强理论武装,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就是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融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转化为人们的行为习惯和情感认同;就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就是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艺创新,以文化创新释放新时代文化生产力。

  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我国社会生产活动日益多样化,精神文化活动也日益丰富多彩。经济、科技与文化日益融合渗透,不断开辟和拓展文化实践的新领域和新业态。都市文化、网络文化、数字文化产业等快速发展,成为当代文化领域和新形态的典型。尤其是近年来,网络文化产业和数字文化产业更得到蓬勃发展。网络文学、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络影视等产业迅速崛起,大大增强了文化产业的总体实力。在新时代,要进一步健全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增强文化产业总体实力,发展壮大文化生产力。要善于运用现代文化传播方法,推动更多富有时代气息、反映中国文化的文化品牌走向世界。

  总的来说,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从文化自信到文化创新,从文化创新到文化自强,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在不断强化,民族自信心在不断强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创新,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奋斗和实践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温朝霞  作者系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州行政学院)校刊部副主任,《探求》杂志社副主编、教授

编辑:郭昊奇   责任编辑:江海燕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