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4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广州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非正式会晤,高度评价了广州在中国各个重大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并赋予广州在新征程中担当新的重要使命。本期《理论周刊》特约广州市新型智库的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就如何充分认识广州在新征程中的责任担当,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建言献策。敬请垂注。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广州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非正式会晤时指出:“现在广州正在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这既是充分肯定广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的各项成就,更是对广州未来发展提出更高的期望,为广州奋进新征程、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近年来,广州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历史机遇,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动能转换,创新活力持续迸发。绿色发展成果丰硕,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如今的广州,河涌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广州蓝”成为常态。广州开放型经济水平也明显提升,继续积极探索制度型开放新路径,为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高质量发展是质和量的有机统一,既要有“量”的合理增加,更要重点关注“质”的提升,持续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实现量质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经济发展排头兵之一的广州,从经济总量过万亿元到接近3万亿元,从国家中心城市到建设国际大都市,从城市环境品质改善到建设更高品质美丽广州,经济发展既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长,也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
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只有坚持用改革的思维、改革的办法,才能从根本上破除一切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新的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地的广州,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城市能级持续跃升,城市影响力、辐射力进一步提升。
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人民幸福安康。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始终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等实际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奋力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新征程上,广州要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必须以新气象新作为谋划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以科技动能作为关键点,在自立自强、守正创新中求突破。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华南地区最好的高校资源。未来,广州要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着力强化广州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进一步找准重点、抓住关键、明确方向,着力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提升广州“六力”(创新竞争力、创新引领力、创新硬实力、创新驱动力、创新支撑力、创新源动力),将广州打造成为“六地”(科技体制改革示范地、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科技成果转化最佳地、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集聚地),着力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价值链、政策链“六链融合”。扩大国际交流合作,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以科技创新铸造强市“利器”,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强劲动能。
以实体经济作为着力点,在真抓实干、深度融合中见实效。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是大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是广州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广州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定位,不断搭建和完善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农业主体框架,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广州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挥协同联动的整体优势,进一步优化结构、增强韧性、加大融合,形成一批行业龙头和标杆企业,充分发挥先进制造业中心的集聚优势和行业龙头标杆企业的乘数效应,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优化融资结构和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健全资本市场功能,积极探索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广州路径。
以制度型开放作为根本点,在引领带动大湾区融合发展中有作为有担当。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南沙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要素转化枢纽节点以及制度型开放新高地。建设内地与港澳规则相互衔接示范基地,打造内地制度型开放高地,以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推动对外贸易高水平发展,推动南沙等重点区域强化制度集成创新;加强与横琴、前海等重大平台战略互动,在改革创新上互学互鉴,率先推广应用试点经验,强化与周边地区协同联动,最终引领示范大湾区融合发展。
作者系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研究员,广州党建研究基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