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2023-11-13 10:03 来源:南方日报 罗佳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提出了“七个着力”,其中“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这不仅是从国家治理的语境推进文化建设,更是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战略高度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打开了文化建设的广阔空间,体现了强大的文化自信,彰显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预示着新时代我们党在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工作、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方面必将有新气象新作为。

  坚守文化立场,增强中华文化的感召力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首要之义就是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避免出现西方文化霸权下的认知失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

  文化立场是一种价值选择,关系到坚持什么样的文化、为谁发展文化等深层次问题。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就是要突出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意识,自觉抵制和摒弃“以洋为尊”的西方文化中心论。这既是高度文化自觉的表现,也是保持民族精神独立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西方文明借助现代化和全球化之威迅速扩张,形成了“西方文明优越论”,回避甚至否认多元文化的合理性,这种文化霸权无助于世界文明的良性发展。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在国际传播中,要深入挖掘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和文化精髓,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使中华文明在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展现出独特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特别是在中国日益走近国际舞台中央、日益为全球发展和世界人民福祉作出更大贡献的当下,更需要以悠久文化积累和创新发展经验为依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提升传播效能,增强中国话语的说服力

  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增强国际话语权,是中华文明自信自强并推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路径。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大国,中国一直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倡导者和促进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传播以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绝非西方逻辑下的文明冲突和文化扩张,而是对现有国际话语体系中存在的立场不平等、价值不包容、模式不可持续等问题的反思和驳斥,对文化歧视、文化霸凌以及零和博弈思维的批判和超越。

  提升国际传播效能,需要在坚守文化立场的基础上,应对并消除近代以来西方世界对中华文明的误读。因此,“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具有现实的紧迫性。从理论层面看,学术界要担负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使命重任,牢牢把握中华文明以及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主动权、解释权。从实践层面看,中华文明的传播需要载体,中华文明的标识需要展示。一方面,要协同整合各方面传播资源,优化国际传播整体布局,切实把我国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形成统筹有力、协同联动、高效运转的国际传播整体布局;另一方面,要探索开发多样化、动态化的文化标识,比如文字、图像、动画等各种形态,增强跨文化的传播力和穿透力,挖掘持续再创造和再传播的潜力。

  坚持美美与共,增强文明构建的行动力

  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以及在此语境下形成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这不仅是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同时也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力量对比变化、世界格局变动、治理秩序变革的背后,是影响更为深远的价值重构、文明重塑。当今西方国家于内无法克服日益撕裂的社会矛盾,于外无法超越西方中心论的傲慢,西方文明所经历的危机,恰恰凸显人类对新的文明形态的呼唤。中国倡导“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具有现代化的一般特征,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蕴含着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并结合时代特点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主张,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博大胸怀和非凡气度,具备了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应有的历史厚度、现实依据、科学内涵和价值意蕴,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人类文明新形态将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人类文明发展将迎来新的希望和光明前景。

  ■罗佳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编辑:郭昊奇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