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佛山:点燃党史学习教育热情,凝聚干事创业力量

学党史 做铁军 解民忧 建机制

2022-01-17 09:33 来源:南方日报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禅城创新推出“学铁军 做铁军 建铁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全社会掀起了一股热潮。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禅城推出超百项办实事项目清单,用心用情用力破难题、解民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全方位提升。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禅城激励党员干部攻坚克难、改革创新,锻造出一批批新时代“禅城铁军”。

  在“建铁军”中深化拓展学习成果,禅城把党史学习教育中的成果经验和有效做法提炼上升为制度,不断完善管根本、利长远、重实效的长效机制。

  学党史、做铁军、解民忧、建机制。禅城举全区之力发展实体经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打好村改攻坚战、提升城市功能形态、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实际行动。

以创新精神将民生实事办好办细办实

  “我为群众办实事”

  涌现多个首创样本

  全省首设“疑难事项”办理窗口,“拿地即开工”改革,“一照通”改革,“智慧潮汐车道”创建校园周边交通治理示范区……这些都是党史学习教育中涌现出的新名词,它们深深打上了禅城改革创新的印记。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禅城区瞄准人民群众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由区领导挂点,部门牵头,联动镇村从系统性、全局性的角度考虑,以“刀刃向内”的勇气,以创新的精神和智慧,将一件件惠及民生的实事真正办好、办细、办实,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禅城区领导班子带头开展了一系列深调研,在调研中发现问题,在调研中解决问题,涌现出了多个全国、全省、全市的首创性案例,努力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提炼成为可复制推广、有启示意义的样本经验。

  开创先河

  将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做实做细

  “原本‘很难办、不给办、办不了’的问题,在智慧新城服务大厅的‘疑难事项’窗口得以快速解决!”2021年7月,澜石中学新校园建设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对禅城设立的“疑难事项”服务窗口的服务印象深刻。

  此前,佛山市对项目验收业务实施新的规定,对新建校园的联合验收造成一定影响。这可急坏了学校和工程建设的相关方面。

  在了解到实际情况后,“疑难事项”窗口代办专班快速响应,8月5日就协同禅城区住建部门召开专项协调会议,以设置政策过渡期的形式,在政策范围内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为进一步服务好企业、做优营商环境软实力,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禅城从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办实事切入,由区委主要领导挂点、禅城区行政服务中心牵头打造的“疑难事项”窗口,在2021年6月正式上线,着力解决企业办事的难点、堵点问题,以更深层次地破除缓办、迟办、不办的壁垒,确保企业能办事、办成事,助推一流营商环境建设。

  这个“疑难事项”窗口,既是佛山首个、更是全省首设。

  “疑难事项”服务窗口不仅解决个案问题,禅城还通过它梳理个案,形成同类问题处理办法,做到以企业和群众需求倒逼改革,优化办事流程,找到“疑难事项”问题治本之策。

  禅城区行政服务中心从个案出发,以窗口倒逼政策完善,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为同类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经过沟通协调,佛山市相关部门对新政进行了流程优化,有效助力重点项目实现快验收、实落地、早投产,进一步为企业赋能、释放活动。

  2021年,中央提出要向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抢占营商环境制高点,全国各地新招迭出,佛山也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

  “疑难事项”窗口的背后,是禅城对营商环境建设情况的深入调研和优化。在推进过程中,通过邀请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共商发展、共谋良策,深入企业开展实地走访调研,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召开工作推进会,并召开营商环境建设交流会等形式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禅城形成了具有首创经验的方向、抓手和路径。

  现在,禅城“疑难事项”窗口已经建立四个“依”(依法依规、依职履责、依事制宜、依时答复)、四个“专”(专门受理“疑难杂症”、专门建立工作联动机制、专门成立“疑难事项”窗口服务专班、专门制定业务工作台账)、四个“保”(法律咨询保障、服务队伍保障、容错免责保障、政策落地保障)的工作机制,做到了“服出便利、服出实惠”,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

  作为全国“一门式”改革样本,禅城区在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中改革再出发,以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联审联批机制,加快产业项目开工切入,着力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便民利民办实事。

  “拿地即开工”改革、“一照通”改革,都是深深打上了禅城烙印的新名词。在党史学习教育的春风中,2021年3月11日,佛山首张加载了药品经营许可信息的“一照通”营业执照,在禅城办理完结。相关企业已无需先办理营业执照再办药品经营许可证,这成为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禅城优化营商环境、便民利民办实事的又一项创新性改革。

  由禅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一照通”真正破解了“办证难”,实现“准入”即“准营”,大幅降低企业开办的时间成本,缩减申请人提交材料数量,也实现了市场监管机构重构后职能的真正融合。2021年,全区企业开办效率在原有基础上将整体再提速,极大激发市场经济活力。

  针对痛点

  “智慧+”助力解决群众烦心事

  按下控制智慧潮汐车道切换的遥控器,伴随闪烁的警示灯光和持续的提醒声,由数十台潮汐机器人连接组成的潮汐护栏开始整体向道路西侧缓慢移动。半分钟后,原来“2+2”车道的禅城区荷园路变为“1+3”。这是佛山市第一条“智慧潮汐车道”变换车道的一幕。

  2021年9月1日开学日,这条“智慧潮汐车道”开始试运行,精准治理校园堵点问题。半年内,片区里佛山市实验学校、环湖小学、华英学校3所学校周边交通拥堵情况有明显改善,交通秩序持续优化,家长普遍反映学校路段的通行时间由原来15至20分钟减少到5分钟以内。学校周边各条道路高峰拥堵时段平均缩减约10分钟。

  这是禅城用“绣花功夫”治理城市”,以较低成本解决了校门口拥堵“老大难”问题的典型。

  在党史学校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中,禅城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办成更加符合民需、贴近民意、惠及民众的民心工程。从着力保障基本民生需求办实事出发,禅城区政府主要领导挂点,聚焦交通治堵领域市民反映强烈的校园周边上下学时段交通拥堵问题,致力创建校园周边交通治理示范区。

  以荷园路片区周边连片治理为示范,建设“智慧潮汐车道”、生态停车场。这是2021年8月开始,禅城全面实施“畅通工程”两年行动的缩影。一年来,禅城加快了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和道路交通建设,打通一批断头路;大力推进智能交通,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交通拥堵综合治理,构建“外联内顺”的交通格局。

  数据显示,禅城区通勤日高峰延时指数比2020年同期拥堵缓解4.85%,通勤日高峰期平均运行速度比2020年同期提升9.02%。

  为进一步畅达社情民意、精准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将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基于禅城区“一按灵”市民服务平台升级的禅城区政府“区长直通车”平台,于2021年5月正式启动。

  这是继“市长直通车”启动后佛山五区首个区级平台。它与“市长直通车”平台接轨,共同打造解决群众诉求的“高速公路”网络,着力保障基本民生需求办实事。

  该平台从开通至今,企业和群众的诉求可直通区长,接诉即办,做到“快速响应、主动跟进、高效办理、及时答复”,实现“通过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办结一个案例带动一片治理”。作为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的生动实践,“区长直通车”带动各职能部门凝心聚力、用心用情切实解决群众和企业困难事、烦心事,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做出了贡献。

  禅城在着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办实事的工程中,推进民生政务事项“无感服务”,包括高龄津贴审核、老人证办理、民生服务电子券等17个事项实现了“无感服务”,让政务服务从“依审批申请”到“零申请推送”。

  “‘无感服务’是让群众‘过程无感’,‘结果有感’。”禅城区智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无感服务让高龄津贴的审批发放从原来最快约10天,转变到改革后的资金秒付,实现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实践成果

  开启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在祖庙街道花园社区,老住宅楼的外观上整栋增添了木棉花的元素,花园社区成了名副其实的“花园”,成为吸引年轻人前来打卡的新晋网红点。

  老旧小区,承载着城市发展的历史和记忆。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中,禅城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以绣花功夫进行精细化改造。结合不同社区亟需提升的不同问题,各个社区的施工方案也不相同。在每个社区工程启动前,施工方都会收集居民各方面的意见,再把意见融入到施工方案中,做到“一社区一方案”精准化改造。

  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不仅是生活配套环境的变化和老街坊们的点赞。在祖庙街道垂虹片区、莺岗社区等改造提升后,以咖啡空间等为媒的创业文化氛围日趋浓厚。一些佛山本地青年,在外读完书后选择回到家乡,开启了银饰、西装定制等为主题的创业之旅。身在老城区的创业者、“同济再拾”项目负责人黄立信说,老旧小区改造后,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回到老城区创业,禅城的城市“青和力”大大提升。

  佛山地铁二号线在2021年底开通,走进沿线各个站点的禅城村庄,感受历经乡村振兴中的岭南水乡风光和乡村文化底蕴,成为广佛人新潮的出游方式。

  一走进地铁智慧新城站外的莲塘村,水质清澈的环村涌就进入视线,诠释着莲塘村“第二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名单”的岭南风情。这条河涌的整治背后,是“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张槎街道、河涌周边村居与企业的通力合作。铺设污水管道、河涌清淤、岸线整治,并以“截污控源+生态补水”模式对河涌进行不定时生态补水,确保水体流动等,环环相扣。

  “地铁二号线与‘百里芳华 禅乡城韵’示范带高度重叠,成为展示禅城乡村振兴成果的窗口。”禅城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禅城以问题导向加快了乡村振兴的步伐,污水管网建设、“厕所革命”、乡村风貌提升,“四小园”生态小板块建设等,目前,禅城所有行政村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建成美丽宜居村48条、特色精品村10条。全区农村公厕的建设水平大幅提升,一类农村公厕大幅增加,为村民群众日常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全区美丽乡村的品位也进一步提升,部分公厕甚至还成了村里的网红点。

  不论老旧社区改造还是乡村振兴,禅城走出了一条具有一定启示意义的老城提升活化与乡村振兴之路,有效推动了禅城构建现代化基层治理新格局的持续探索。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系列项目为抓手,建设宜居、宜商、宜业、宜游的城市中心区,禅城城市品位、品质与内涵提升的同时,广大人民群众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投身“品质禅城”建设的动力,凝心聚力,推动禅城建设创新创业之城、精致秀美之城、智慧高效之城、岭南文脉之城、开放包容之城、幸福祥和之城。

围绕发展大局 当好“红色引擎”

  “禅城铁军”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卫健铁军”4500余人多轮次参与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城管铁军”全面推进千亩公园建设,提升26个城市绿化景观;“税务铁军”推出30条为纳税人办实事的举措……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禅城在“学铁军 做铁军 建铁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涌现出了“祖庙铁军”“政法铁军”“交通铁军”“教育铁军”等一支支“禅城铁军”,凝聚起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强大动力。

  禅城把党史学习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并建机制、改作风、谋实效,持续发扬“铁军”精神,提升干事创业精气神,围绕发展大局、突出重点群体、聚焦民生领域,开出长效“药方”,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机制▶▶推动为民办实事常态长效

  禅城在“学铁军 做铁军 建铁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过程中,面临着如何大力激发担当作为、攻坚克难的工作热情,让党员干部在“干一件成一件”的良性循环中增强信心、茁壮成长,如何让工作迅速落实,并使各项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等问题。

  为了扫清工作障碍,禅城迅速搭平台、建机制,攻坚克难办实事。

  禅城陆续推出了一批利民惠民服务平台和长效工作机制。例如推动支部建在小区上,在全市率先实现物业小区党支部全覆盖,进一步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另外,以智慧化基层社会治理改革为带动,禅城区被纳入国家第七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省委改革办将禅城区智慧化基层社会治理改革纳入全省重点改革项目,省委政法委将禅城区列为全省“一网统管”试点。禅城区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整合了18个职能部门数据信息及视频监控等资源,持续助力网格化管理做精做细,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

  机制的完善是“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现常态长效的关键。禅城在实践活动中,特别注重党员干部培养机制的建立,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禅城以选贤任能的正确导向强化担当作为,注重在基层一线和急难险重岗位培养锻炼干部,实施“尖刀班”锻炼培养计划,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9+1+7”重大工程项目平台挂职锻炼;大力选拔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突出的年轻干部,选拔14名优秀年轻干部到镇街任职;坚持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配备,充分发挥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在全市验收评估中综合排名靠前。

  在办实事的过程中,禅城各部门也特别注重结合工作实际,坚持靶向思维、定向施策略,建立相匹配的体制机制。同时注重创新、讲究方法,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认真创新“自选动作”。

  针对KTV案件单件成案、案多量大,但说理性要求较强等特点,禅城区人民法院开拓性地创建著作权“一门式”和解机制予以化解。针对侵权网络化、多样化特点,禅城法院运用互联网便利条件,将调解纠纷由线下扩展到线上,组织开展“互联网+调解”工作,将传统纠纷解决方式创新性地转向现代化在线调解模式。

  2021年以来,禅城法院大力推动和完善著作权“一门式”和解机制,在上半年开展了一次远程视频调解会和三次大型现场调解会。截至2021年10月31日,已有6780件案件通过“一门式”和解机制进行诉前和解,其中2264件民事案件达成了和解协议。

  解决民生问题需要的是系统性、长效性,而非一次性、一阵风的运动。如何建立长效机制,让民生问题真正落到实处,并且实现长效管理,是管理部门永恒的命题。

  禅城全区物业小区的投诉量占总投诉量的半数以上,为解决问题,禅城区委组织部牵头联合禅城区住建水利部门等,制定了《关于加强党建引领居民物业小区治理的工作指引》《禅城区关于推进城市居民物业小区党建 “三进三亮三服务”工作方案》等制度,组建小区党支部333个,引导小区党支部发挥引领促进作用,从小区管理痛点,以及从居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入手,促进物业小区议事协商能力提升,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

  锻“铁军”▶▶党员干部积极作为,发挥“红色引擎”作用

  在2021年5月底的一轮新冠疫情中,禅城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禅城各部门各战线的党员干部纷纷穿起“红马甲”,下沉抗疫一线,当好社区“守门人”。该区派出3000多名区直单位党员干部,下沉到146个村(社区),同时发动了全区约1.7万名党群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在疫情期间,“卫健铁军”为群众构筑起一座疫情防控的长城,保卫禅城的安宁。

  事实上,禅城在“学铁军 做铁军 建铁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涌现出了“祖庙铁军”“政法铁军”“交通铁军”“教育铁军”等一支支“禅城铁军”。

  这背后离不开禅城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持续做好引领文章。禅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红色引擎”作用,激励党员干部攻坚克难、锻造铁军。

  禅城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大力激发担当作为、攻坚克难的工作热情,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在抗击疫情的大战大考中不断历炼,在改革开放、城市更新、招商引资的主战场上奋力拼搏,在脱贫攻坚、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的第一线持续奋斗,纵深锻造“五个铁一般”的新时代“禅城铁军”。如“卫健铁军”把党史学习教育的强大精神动力转化为疫情防控的无穷战斗力,全力以赴打好应急处置攻坚战,用“禅城速度”展示了新时代“禅城铁军”的战斗力;公安铁军探索研发出电信诈骗案件侦办自动化的打电诈模型,通过人工智能全自动化输出嫌疑目标结果,避免群众落入电信诈骗圈套,坚决守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等等。

  聚焦营商环境、招商引资、“村改”攻坚等中心工作,禅城各路“铁军”切实履行职责使命,推动禅城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改革开放实现新进展、城市形态和功能品质实现新提升、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民生社会事业实现新进步。

  在为群众办实事过程中,面对农村问题,禅城党员干部积极转作风、做表率。

  为激励乡村更加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禅城区农业农村局持续开展“禅城乡村美丽季”系列活动,修订《“美丽共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评选方案》,完善全区53个行政村人居环境比拼平台,每年安排约3000万元财政资金奖励各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奖勤罚懒、压实责任。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了比拼的“舞台”,强化了各村开展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家园的责任,有效调动了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乡村中掀起了比学赶帮的热潮,改变了政府在做、村民群众在看的被动局面。“干得好,有钱还有面”成为各村及村民群众的共识,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作为各村的自觉担当,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村庄清洁等各项行动逐渐成为新常态,美丽乡村建设人人有责的理念深入民心。

  为民办事抓落实“抢速度”也成为禅城全体党员干部转作风的落脚点。禅城区城管部门就在项目建设中“抢”出铁军速度,在一系列亮化提升工程中,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该局党员干部立下“军令状”,夜以继日攻坚克难。

  一系列数据印证了党员干部的辛勤和努力。东平河“两园两桥”亮化工程仅用26天就实现亮灯,“亚艺—文华”千亩公园景观亮化提升工程赶在牛年春节到来之前呈现给市民,禅城区人民公园项目仅用82天完成了土方平衡、园建园路、绿化种植、给排水,为市民提供休憩游玩的活动场所。

  谋实效▶▶“真功夫”打出好成果

  “日月昌明,松鹤长春。您的高龄津贴已到账,祝您生日快乐、身体健康!”2021年8月,家住禅城区石湾镇街道季华社区的温国胜在70岁生日当天,收到一条高龄津贴已到账的提醒短信。

  “没想到这么快就办下来,政府办事效率越来越高。”和温国胜一样,70岁生日当天就收到高龄津贴到账短信,陈顺燕十分高兴。“接下来我会多向老友记们宣传政府的好政策。”

  老人的高龄津贴,以往管理和发放皆处于粗放管理状态,群众往往需要线下申请、部门人工审核,容易出现群众不了解政策而漏申请,或者区内互迁重复申请重复发放,或数据错误造成发放不成功等情况。

  为解决问题,禅城在全市率先启动智慧化基层社会治理改革,通过首次人脸识别认证授权、数据共享互通,建立个人、企业数据空间,自动调取用户数据信息并精准判断已办理或可办理的无感服务事项,变传统的“依申请办事”为无感的“政府主动办”,企业和群众无需申请、无需提交材料、无需来回跑腿,即可不知不觉中享受全生命周期“无感”政府服务。

  改革后,通过自动比对核验公安、民政、卫健、人社等数据,主动筛选符合申请条件的禅城区户籍老人名单,主动推送预告消息,运用政务大数据自动填充申报表单等材料信息,上传银行账户即可完成“秒批秒付”,津贴直接划拨至老人银行账号。

  在为群众办实事过程中,禅城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群众需求,务求实效,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民忧,也以“真功夫”,做出了真成效。

  禅城聚焦重点人群开展的实事事项持续推进,例如禅城区“快递小哥红色驿站”的建设,就让禅城区1万多名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广泛受益。

  2021年,禅城率先在全市成立区级快递物流业行业党委,建立行业工会联合会,创新建立快递物流业劳动者服务阵地“快递小哥红色驿站”,针对劳动者切实需求,提供饮水、充电、休憩、休闲活动的专属空间。

  此中,禅城根据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夜间工作时间长特点,创新首创使用自动门禁、AI行为监控、节能控制等设备,将驿站运营时间从白天扩展到24小时开放。驿站全天不打烊,在奔忙的城市,快递小哥在10分钟内就能找到一直都在、随时开门的“共同之家”。

  从2021年7月开始,禅城在全区复制推广建设20个驿站,目前已经建成近12间,遍布4个镇街,驿站建在“小哥”和“骑手”等聚集的地方,让关爱常驻,让服务常有。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禅城建立了常态化防疫机制,全方位、立体式打造疫情防控围墙,以对疫情“零容忍”的态度,为辖区群众卫生健康保驾护航。例如“地毯式”实施疫苗接种,增加大型接种点,多途径提供“方便服务”,“滚动式”开展核酸筛查,“大包围式”组织流调溯源,以“准医院”标准严格集中隔离点管理,“零容忍”加强院感防控,“常态化”强化应急处置……种种措施下,禅城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战中践行着医者的初心使命,在前一阶段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考中向党和人民交出了合格答卷。

  2021年7月,在完成18—59岁人群新冠肺炎疫苗接种任务后,禅城区设5个大型接种点,开展15—17岁人群新冠肺炎疫苗专场接种,启动12—17岁人群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继续推进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

  此外,围绕青年需求,聚焦发展需要,禅城区委统战部率先在全市范围内打造服务青年发展的“青春禅城同心圆”活动,团结禅城青年企业家、港澳台青年及统战联系的各界青年。通过走出去对标学习,坐下来研讨交流,为青年成长搭建更多更高更广阔的平台和舞台,让青年力量与城市发展相融合。这一举措受到禅城广大青年的热烈欢迎。

  ■典型案例

  改造困难家庭房屋为幸福加分

  2021年禅城区妇联联合区委组织部开展“梦想改造家,共享家温暖”活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汇集各方力量,为困难群众改善居住环境。

  2021年年初,禅城区妇联在分析研判妇联网格执委入户探访记录时发现,许多在册困难家庭已乔迁到配套设施较完善廉租房小区,但有一批困难家庭的自有产权房因房屋年久失修,存在房屋渗漏、线路老化、墙体开裂剥落等情况。还有一些智力或精神残障人士家庭,因家庭成员失能,家居环境存在脏、乱、差等情况,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公共安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禅城区妇联联合区委组织部设立帮扶项目,为困难家庭实施家居“微改造”。

  为此,禅城发动40个区直机关党组织100%认领家居微改造“微心愿”,通过“两新”党组织、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积极筹措资金超过40万元,支持家居“微改造”活动。目前,纳入今年家居微改造的37户困难家庭已完成34户,让困难家庭真切感受到党和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为了让项目长效实施,禅城妇联创新探索妇联执委网格化帮扶联系机制,以妇联执委“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方式与本辖区在册困难妇女儿童结对跟进。

  聚焦老人所需守护最美“夕阳红”

  禅城区把养老服务作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点,深入了解其所需所盼,及时化解所急所难,守护最美“夕阳红”。

  禅城区民政局强化顶层设计,建立了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全区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完善养老普惠政策,实施高龄老人津贴发放机制改革,在全市率先全面实现高龄津贴“秒批秒付”,老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高龄津贴“指尖办”,让高龄老人共享发展成果。截至2021年10月,已累计发放高龄津贴近66万人次,累计发放金额3500多万元。

  围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问题,禅城增加了一批养老床位、划拨一批补助金、评定一批养老星级机构、实施一套养老机构日常监管“组合拳”,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全面提升养老服务品质。目前已完成新建养老机构3个,新增床位909张,划拨扶持资助资金485万元,8家养老机构获得广东省星级评定认可。

  围绕独居老人就餐难问题,禅城建设了长者饭堂,推广多种养老助餐服务模式。如祖庙街道推出“中央厨房+社区服务站+送餐上门入户”的特色长者饭堂运营模式,以15分钟生活圈为半径,开设9个长者饭堂服务站,1个站点覆盖周边7—8个社区,通过现场就餐和送餐上门两种服务形式,实现老年人集中居住区长者饭堂服务站和送餐服务全覆盖,全年服务人数达80万人次。

  “红色讲师团”为民办实事

  石湾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作为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情况的重要标准,在全街道积极营造各级党组织聚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广大党员积极为民服务的生动局面。

  例如石湾番村村就树立了村级“红色讲师团”品牌,以讲师团为平台,挑选优秀人员强化队伍力量,建立街道、村基层干部“导师帮带制”,邀请市、区、街道资深教师对讲师团成员进行培训,择优推荐纳入市、区、街道党校师资库。该村通过分网格、分主题、分阶段、创新方式等开展讲师团宣讲工作,让红色讲师行走在乡间村落,实现“红色讲师团”在村户籍人员、非户籍人员和工商企业中全覆盖,宣传正向能量,提升党的基层传播能力。

  与此同时,“红色讲师团”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番村村已建立了83个村民诉求联系点。以三级党建网格为基础,番村村党员100%在家门口挂“共产党员户”牌子,作为村民常态联系点,每位党员以联系点为站点,联系群众,收集了解诉求,动态解决民生实事。

  2021年5月开始,“红色讲师团”推出“民生实事十大清单”项目。该讲师团将联合各方力量,积极推进爱心学堂,为村民、流动人口中的留守儿童提供便利,服务留守儿童,还将建设村内图书室和消防救护站等。

  “暖心医保”送服务上门

  瞄准辖区内困难群众获取救助渠道单一、医保政策信息不畅等问题,佛山市医保局禅城分局制定并推出“暖心医保”项目,旨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禅城医保政策的知悉度和获得感。

  该局指定专门业务科室牵头负责,提前做好志愿者和社工培训工作、统筹好重点医疗救助对象识别和筛查工作,定期收集情况反馈、推动项目有序实施。

  全覆盖筛查机制的建立,是项目实施的关键。该局重点对辖区内医疗费用负担重、收入低等困难群体,通过“电话+入户”形式深入摸排筛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并初步形成符合救助条件人员名单。通过进一步甄别梳理,由专人负责,派出工作人员前往对象家庭实行“一对一”协助办理医疗救助申请等服务。

  “暖心医保”项目开展以来,成效显著。该区已全额资助区内低保、低保临界、特困供养、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重点救助对象参加基本医保731人,资助参保支出137万元;“家庭病床”共建床2653人,医保基金支出993.81万元;享受医疗救助门诊、住院报销待遇2896人次,医疗救助支出232.55万元,人均救助4345元;成功审批3宗因病致贫医疗救助申请,支付救助资金合共14.98万元。

  按照6个类别

  明确43个单位

  145项区级重点民生项目清单

  10个市级重点民生项目

  各镇(街道)各单位围绕“学铁军 做铁军 建铁军”主题,已形成典型经验材料及典型案例100多篇

  去年以来,陈铁军烈士相关教育场所共接待各级各类参观团队2473批次,近16万人次

  累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000多件,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编辑:郭昊奇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