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侨乡大地气温骤降,不少市民心里却是暖暖的。
这份暖意源自一份惠民礼包——12月13日24时,江门市医养结合补充保险“邑康保”项目投保通道关闭,超80万人成功参保。该项目紧密衔接基本医保,按每人每年150元的标准投保缴费,最高可获得250万元保障,自今年10月正式上线以来,得到市民群众广泛好评,参保人数不断增加。
“邑康保”是江门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新探索之一。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门真抓实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抓好基本民生保障,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把就业、医疗、社保、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获得感
就业创业更稳定更容易
日前,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开平市开办全市就业创业政策业务培训班,邀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家梳理各项就业创业政策要点,答疑解难,助力基层提高政策执行能力与公共服务水平,扎实推动各项就业创业政策落实落地。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本,在于就业。
今年以来,江门市人社局充分发挥民生保障职能优势,围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人才发展等热点,多渠道收集并逐项解决群众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全面筑牢民生之本。
坚持提技能促就业。对企业困难职工开展“敬业江门+公益托底”技能培训25班次。贴合就业市场开展特色技能培训,为失业妇女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为快递行业从业人员和就业意向人员提供快递职业实战课程,进一步促进稳定就业。
稳岗就业助力乡村振兴。江门通过挖掘乡村传统特色技艺传承项目,研发乡村传统手工艺课程,实施“一镇街一产业一方案”技能提升培训,培训镇街企业和乡镇劳动者756人次,指导开展乡村工匠培训、普惠性农村电商培训8484人次,带动就业创业9184人。通过人才评价“指挥棒”的作用,推动乡村从业人员获得社会认同、职业尊严,提升社会地位,让他们更愿意扎根农村、服务农业,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多渠道提升技能人才培育。江门全面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目前已备案15家院校、100家企业、8家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已核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31941人,全市新增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33570人。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今年来,江门积极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大力支持创业,成功举办第三届创业创新赛、创业加速营、大讲堂活动等系列“乐业五邑”双创活动,进一步激发全市双创热情,其中江门推荐及参赛项目在今年省“众创杯”中获得2金3银3铜的优异成绩,是江门参赛以来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充分展现了江门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和丰硕成果。同时,在全省率先创新推出“彩虹计划”餐饮创业项目,形成7个具有江门侨乡特色餐饮创业标准体系,鼓励“粤菜师傅”开办“彩虹计划”创业店,并给予最高10万元创业扶持补贴。
据统计,目前,江门“彩虹计划”创业店开业经营65家,带动食材种养殖、餐饮消费、物流电商、旅游文化等8条产业链和10多家电商平台发展,每年增创经济效益1亿元,带动创业就业近4000人。
来自江门台山的吴广贤是“彩虹计划”餐饮创业项目的受益者之一。他表示,如今餐厅靠卖黄鳝饭、五味鹅等美食吸引顾客,每月收入都有保障,“感谢‘彩虹计划’项目,不仅帮自己从厨房新手成为掌握特色美食烹饪技术的掌勺大厨,还考取了中式烹调证书”。
幸福感
群众得到实惠感到温暖
近期,“邑康保”一直是许多市民热议的话题:“花钱不多,但在生病时能减轻负担,多了份保障,家人也放心了。”“这个项目特别照顾老人家,参保的朋友都说好。”“我给全家都买了,还分享给了身边的同事朋友……”
笔者获悉,“邑康保”由江门市民政局、市医疗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局主导,专为江门基本医保参保人定制,产品不限年龄、不限职业、不限户籍,带病也可参保理赔。
上线短短两个月,“邑康保”得到超80万参保人的肯定和信任,彰显了江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和原则。今年来,江门强化问题导向,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挖掘社会需求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兜牢兜实兜好底线民生,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受到温暖。
养老服务是当前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提升老年人养老服务质量,是江门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发力点之一。其中,江门市民政局围绕打造省星级养老机构为目标,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品牌化、规范化建设,实现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和综合质量不断提高,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幸福感。
目前,江门备案运营的养老机构106家,建有区(市)、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649个,其中长者食堂74家,实现各市(区)中心城区长者食堂建设全覆盖。
“非常感谢政府对我们的关怀。”台山市台城街道南塘社区60岁的低保老人何润才说,如今,走路10分钟就能到街道的长者饭堂就餐,菜式丰富,服务周到,非常适合老年人。
聚焦提升养老服务品质的同时,江门着力开展好底线民生保障提标工作,持续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标准。在2021年上半年提前、高于省定标准完成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提标工作的基础上,7月,进一步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提高到200元/人·月,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提高到250元/人·月;12月对应市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及时将特困人员护理标准提高到全自理35元/人·月、半失能516元/人·月、失能1032元/人·月,有效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让困难群众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
群众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今年来,江门还按照“群众点菜、政府按需做菜”的模式形成“办实事”工作清单,逐一破解民生问题。比如,围绕救济孤残儿童,开辟“孤残儿童医疗救治绿色通道”,进一步提高孤残儿童医疗保障水平;探索打造社区乐龄学院项目,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数字生活;实施婚姻登记“跨省通办”项目,为群众提供更多便利。
安全感
建设更高水平法治江门
依法破解农民工“烦薪事”,是江门进一步加强民生保障,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实的具体体现。近期,江门市人社局牵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2022年春节前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全方位推进“拉网式排查、清单式调度、快速化处置、多元化预防”欠薪治理模式,全力依法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门市政法系统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实抓牢,全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江门,让人民群众在法治领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深入推进司法行政领域民生实事。今年来,江门市司法局着力提升公共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水平,打造功能完善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和快捷高效的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打造最全服务项目的地级市法治地图,全面践行法治为民“八大行动”,为市民群众提供舒适、高效、满意的法律办事服务,获得广大群众点赞。
“我为人民办实事,人民法院为人民。”江门市人民法院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积极践行“司法为民”,开展“送法上门”服务,实施“司法惠民”工程,推进“多元解纷”,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完成29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和27件民生微实事。
以检察为民增进民生福祉。江门市人民检察院切实保护人民群众个人信息安全,召开全省首场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听证会,注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促相关部门依法拆除违章建筑,保护基本农田110.57亩,督促相关部门累计清运涉案垃圾约1万立方米。截至目前,该院累计完成为民办实事22项举措,其中17项已形成长效工作机制长期坚持。
安全环境让百姓更幸福。江门市公安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推出“邑安”反诈小程序、涉企服务、护校安园、“5+N”交通治理等12项民生警务,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据统计,今年内江门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6.2%,破案、刑拘数同比上升了19.8%、30.4%,人民群众安全感实现“稳稳的提升”。
■问需于民
三区四县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信访超市)全部“开张”
“超市+外送”模式把服务送到家
“受疫情影响,回不了国,我的诉求要怎么办?”在台山市“信访超市”专设的涉侨纠纷调处室里,工作人员接到了侨胞的求助电话。随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相关部门协商处理,远程“外送服务”,帮助侨胞解决难题。
今年来,江门把县级“信访超市”建设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积极推进三区四县升级优化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场地。9月,江门市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上线试运行“粤平安”群众信访诉求矛盾纠纷化解综合服务应用,同时三区四县“信访超市”全部“开张”。
江门市信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信访超市”聚合了信访、住建、人社、生态环境、司法、法院等单位,同时引入心理咨询师、社工、人民调解员、志愿者、“五老”等第三方力量进驻,将行政职能、专业服务、社会力量汇聚起来,合力处置群众信访事项。“群众来访就像在超市购物一样,按需索骥、对号入座,无论反映什么事项、涉及多少部门,都能一站式解决。”同时,“外送服务”是江门首创的群众诉求服务新模式,把被动接收诉求转变为主动在基层排查、主动外送多元调处服务到群众身边,实现群众诉求“收集在前沿、化解在一线、最多跑一地、服务不缺位”。
11月中旬,恩平市良西镇福坪村党群服务中心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点正式投入使用,村民朱叔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该服务点向平安员求助:“我和工友们在楼盘做泥水工,已经半年多没领到工资,大家都非常着急,全家老少的生活都指望这些钱。”
由于涉及人员多、金额大,福坪村服务点启动“基层发令、部门执行”机制,向良西镇有关部门发令要求协助调处。良西镇劳动站、司法所工作人员接令后赶赴现场,将信访服务“外送”到福坪村。经沟通,双方达成协议,由该项目总包兜底解决拖欠工人工资问题,朱叔终于放下了心头大石。
类似的拖欠工资事件也在江海区发生。江海区“信访超市”专门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域拖欠工资问题源头治理督查工作小组,在巡查辖区工地时发现工人被拖欠加班费,随即前往项目部核实调解。仅用半个小时,项目部承诺与工地协调提前结算工人加班费。
当下,“信访超市”正不断深化实巡回接访工作制度,定期到镇(街)、村(社区)开展巡回接访,将诉求服务“外送”到群众“家门口”,提高问题解决效能。“两代表一委员”、网格员、“五老”、政务服务摆渡人等化身政策“宣传员”、矛盾“化解员”,通过“粤平安”群众信访诉求矛盾纠纷化解综合服务应用,及时上报矛盾纠纷事项,实现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化解“全覆盖”。
民生账本
真金白银帮扶就业创业
今年以来,江门市人社部门共发放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补贴2501.19万元,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共为3万多人提供“一对一”就业帮扶12万次,促进就业1.58万人次。
全力提升养老服务品质
全市备案运营的养老机构106家,建有区(市)、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649个,其中长者食堂74家,实现各市(区)中心城区长者食堂建设全覆盖。
持续优化法律服务
江门市司法局打造最全服务项目的地级市法治地图,涵盖15个类别、4303个法律服务机构及个人,突破了司法行政原有业务范围,延伸至法院、检察院以及红色教育基地等10余个业务板块,真正实现法律服务零距离。
提升基层社会综合治理能力
新会法院144名审执人员变身“村巷法官”,下沉到233个村(社区)开展驻点服务,协助化解矛盾纠纷1000余件。
大力推进司法救助
江门市人民检察院大力推进司法救助,着力解决“因案致贫”“因案返贫”问题,今年3月以来累计发放司法救助金128余万元,传递检察温度。
全心全意守好群众“钱袋子”
江门市公安局主导研发“邑安”反诈小程序,受保护群体超过42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87.5%。截至11月底,全市累计下发预警线索125.4万条,见面劝阻10.9万人,止付涉案资金9530万元,返还群众经济损失875万元,电诈警情同比下降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