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整洁的巷子,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内涵丰富的书法碑刻……走进广州市海珠区历史最为悠久的街道之一南华西街,一幕幕景象,让人深刻感受到老街舒适的生活气息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老城区是一个城市的珍贵记忆,但基础设施不足、环境脏乱等问题却是亟待求解的普遍性难题。面对发展困境,南华西街何以实现华丽转身?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善治格局,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南华西街解锁“老城市新活力”的实践密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近年来,从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出发,南华西街以创新党建品牌项目链接多元共治力量为基层善治“聚力点”,以激活文化基因和文化资源为基层善治“突破点”,以推动民生服务和高质量发展为基层善治“落脚点”,蹚出了一条协同打造“枫桥式街区”的幸福之路。
党建引领,聚合共建共治共享多元力量
“老城区街巷多、老人多,出租车、救护车开不进来,如果有一个共享轮椅,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关键时候能派上大用场。”去年9月,在一次“南华老友记”议事会上,南华西街兆龙里社区居民陈叔提出了一个解决长期困扰老年居民实际问题的建议。收集意见之后,街道党工委迅速开展调研,短短一个月,40张爱心轮椅和23处社区无障碍设施陆续投放到辖内12个社区供街坊免费借用。
这是南华西街“南华老友记”党建品牌推动基层治理的一个侧影。针对社区老年人、老党员占比高,退休党员奉献意识强等特点,“南华老友记”党建品牌组建了“老友智多星”“老友话你知”“老友帮到你”“老友同声气”“老友好威水”五支队伍,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实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和服务群众效能“双提升”。
从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出发,南华西街立足街道“熟人社区”优势,通过创新精细化治理格局、拓展群防共治新空间、开拓调处化解新路径,对辖区纠纷隐患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引导,第一时间化解”。
创新“品牌IP+老友记+楼巷长”精细化治理格局,凝聚基层治理最大合力。挑选退休党员担任街巷长,深度构建“南华老友记”“吸引—集聚—引领—奉献”的基层治理内循环链条,带动更多党员、居民主动参与基层治理。截至目前,街道已发展“南华老友记”932名,带动1285个家庭,辐射2132栋楼房。今年以来,“老友记”楼巷长已协助解决各类纠纷82起,网格事件办结率100%。
创新“三队一站”闭环快速处置队伍,实现基层治理全覆盖。街所将辖内社区分片包干,以“干部+民警”组成驻点团队。集结兼职网格员、红棉老兵、老干部等,成立“桑榆南华”巡逻队。选用专职消防员、辅警、基层民兵、环卫工人等,组建“平安南华”应急处突小分队。以驻点公证员、法院法官为主组建“和气南华”法治服务队。利用市特类所、心明爱社工机构成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指导站。今年以来,“三队一站”累计服务人员234人次,推动63宗矛盾纠纷妥善处置。
创新调处化解路径,强化矛盾化解新机制。优化“群众事专业办”平台,运用综治中心平台建立部门对口联动机制;培树“群众事依法办”窗口,协同12个社区调委会建成“家门口”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窗口。创新“群众事群众办”模式,发掘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志愿者。街道综治中心发动挂名接单“热心人”志愿者已达32名,今年以来累计协助妥处事件超138起,没有出现矛盾风险上行外溢。
2019年至今,南华西街先后获评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广东省信访工作示范乡镇(街道)、“全过程基层民主创新实践站”等称号。
文化赋能,为基层善治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文化是纾解基层治理难题、推动基层治理发展的关键要素。激活文化基因,用好文化资源,是南华西街推进基层善治,释放发展活力的关键一招。
坊间有句话叫“先有南华西,再有海珠区”,南华西街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革命足迹满布、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留下了习仲勋同志等老一辈领导人亲临视察时殷殷嘱托的印记,也保存了革命伉俪廖仲恺何香凝旧居“双清楼”和李少石烈士旧居等红色历史资源。20世纪80年代以来,南华西街充分发挥文化在凝聚人心、培塑精神、赋能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更高水平的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两个文明”双丰收,获得了“中华第一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示范点”等称号,“热爱南华西,建设南华西,造福南华西”的奋斗精神也根植在每一个南华西人的心中。
近年来,南华西街推动文化“软实力”和基层“大治理”齐头并进,把群众智慧、专家意见、社区经验充分吸收到公共文化建设中来,实现寓文于治。
“丰富的文化活动,让我们这些老街坊感到自豪,不少年轻人也慕名而来。”兆龙里居民林姨说。2023年以来,南华西街以优秀传统文化赋能街区“微更新”,打造“南华西文化艺术季”品牌名片,让优质文化走出殿堂、走上街头、走进群众,举行惠民文化活动40多场,惠及群众30多万人次。通过这些精彩的文化活动,老街正变得越来越有人气,越来越有活力。
此外,街道建设完成“风起南华”研学线路,为基层党员群众提供活化党建阵地、丰富文化内涵的“红色芯片”,构建党员群众一站式服务阵地;引入第三方布展运营,将百年文物双清楼打造成为全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沉浸式文化空间;打造500平方米洲头咀文体活动中心,建成亲子活动、特色课程、公益教育、图书馆等多功能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综合体;依托木偶艺术剧院非遗剧目,与木偶艺术剧院共同打造“童福童趣”木偶文化街……一系列持续扩大文化创造力和影响力的举措,不断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为居民幸福生活“加码”。
民生至上,以高质量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南华西街龙导尾市场附近,一块闲置多年的荒地摇身一变成了休闲公园,居民多了一个散步、聊天和锻炼身体的好去处;在永兴街131、133号居民楼,二次供水改造项目解决了困扰居民的“用水难”问题;在龙武里等社区,原来阻碍消防通道、超道经营的流动摊贩实现入室经营,环境脏乱等问题得到极大改善……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赢得了街坊们越来越多的由衷赞叹。
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是“枫桥经验”的重要内涵,也是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南华西街通过建强“熟人社区”服务平台,积极引导居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工作,通过民生实事小切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大问题,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以创新基层治理机制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开展环境整治、打通老城区消防生命通道、打造街边口袋公园等微改造,以数字赋能提升城区市容环境治理水平,越来越多的街坊在社区容貌品质提升变化中感受到细致入微的“小惊喜”“小确幸”。打造“长者饭堂就餐+老友记送餐上门”特色运营模式,开展保障长者居家安全的“乐享安居”服务项目,开展“幸福相伴·童悦南华”夏令营项目,积极探索托育“新样板”,一系列民生“微实事”落地开花,为居民创造了更加温暖、和谐的生活环境。持续擦亮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名片,深化文商旅融合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挖掘辖内旅游、文创、住宿餐饮等资源,宜居、宜业、宜游正在成为幸福南华西的特征……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南华西街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各项部署,聚焦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做大做强文商旅经济,探索环境空间治理新路径,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领域改革,统筹推进民主、法治、文化、民生、生态等领域改革,以走前列、挑大梁、作贡献的奋进姿态,推动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龙云 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