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记者/石静莹 通讯员/江组宣 茂组宣 欧迅恺 发自江门、茂名、汕尾等地
◎本文责编/蒋玉
茂名高州市根子镇荔农与村干部分享荔枝丰收喜悦。 通讯员/供图
“今年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提升了,国家补助资金也提高了,住院可以报销七成,多种慢性疾病都纳入慢病保障报销范围,政策保障力度大,不要错过机会……”利用双休日回到村里的机会,陆丰市机关干部莫裕焕向村民耐心解释。
这是汕尾市开展“一亲三心”(机关干部“返乡走亲”、镇街干部“驻村连心”、村社干部“入网知心”、基层党员“联户交心”)活动中,发生在陆丰市城东街道军潭村的一幕。浅显易懂的几句话,让更多村民了解到了最新医保政策。
“干部下沉”是新时代基层治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干部下沉”常态化有利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下沉干部本身有本职工作,难以兼顾;抑或下沉干部与基层干部职责分工划分不明确等问题。
如何提升干部下沉积极性,推动各方形成合力助力基层治理,让下沉更“真”更“实”?
干部下沉,如何转变角色
对于军潭村的村民而言,返乡干部们趁着节假日走亲访友,带着满鼓鼓的政策“红包”,说着熟悉的乡音土语走进村舍邻里,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大家提供咨询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惠民政策知晓度。
带着农业、医保、经济、教育、文化等利民政策“沉下去”,把群众的困难和期望“带回来”,返乡干部们是政策法规“宣传员”、服务群众“协调员”、乡村振兴“参谋员”。
“在党建指导员的帮助下,我们村把民宿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增长点来抓,加强党建工作,带动乡村旅游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谈及党建指导员、茂名高州市深镇镇中心学校黎保健老师到村以后的工作成效,仙人洞村党支部书记李明自豪地表示。
近一段时间,高州市聚焦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全面推行农村社区党建指导员制度。
作为党建指导员的教师们,从三尺讲台到农村基层,他们的粉笔蘸着“书香气”,双脚踏着“乡土味”,正在有效助力基层治理。
“村里的产业发展基础底子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土地闲置撂荒,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不强,是阻碍咱们村发展的主要原因。”高垌村党建指导员廖成回忆。
廖成是学校的党务专干,选派到高垌村担任党建指导员后,为尽快熟悉村情民情,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跑遍了每个自然村、每条道路、每块闲置地,与党员群众面对面拉家常,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村里的情况。
如何利用闲置撂荒的土地发展产业,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是廖成思考最多的问题。
借助高州市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试点改革契机,廖成与村干部确定发展思路后,立即逐户走访,征求群众发展意愿,做好政策引导,吸引更多的村民参与到土地流转过程中。
目前,高垌村已经完成集约流转土地100多亩,农业整体效益提高,实现增产增收。
返乡走亲,怎么与基层协同
陆丰市碣石镇诗书社区居民邓慧莲体弱多病,长期吃药,经济压力很大。该市卫健局返乡干部邓汉洲发挥自身优势,协助邓慧莲向市卫健局反映情况、预约家庭医生,为她送医送药上门服务。
甲子镇望湖社区居民张胡到身患残疾,市残联返乡干部李镇轮积极帮忙联系市残联为其办理残疾人证,并帮助她成功申请低保。
…… ……
为推动机关干部“返乡走亲”,陆丰市委组织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机关干部“返乡走亲”工作的通知》,要求机关干部以村为单位分类造册,固定在每年1月重新分类造册。推动返乡干部主动融入基层治理网络,与村干部、基层党员、网格联防员形成工作合力,把各项工作“一线串珠”。
在陆丰,运用“四同工作法”,即返乡干部、包村领导、驻村干部、“两委”干部及基层党员一同亮相、同步走访、同步联动、共同服务,推动了机关干部有效下沉。
“四同工作法”有利于推行“组团式”服务,陆丰市以村级为单位建立微信群,由返乡干部、包村领导、驻村干部、“两委”干部、基层党员实名加入,网格化联系服务群众到户,形成服务闭环。
“组团式”服务,整合了多方等资源力量,形成了工作合力、有效提升了基层破解工作难题能力。
如何提升干部解决难题的积极性,破解下沉干部与基层干部分工不明确可能造成的内耗问题?
陆丰市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推动返乡干部分类认领群众反映问题,实行“清单式”管理,分类处理,限期办结,形成闭环管理。
同时,将“一亲三心”活动开展情况作为机关干部、镇(区)干部绩效发放、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与基层党组织书记年底绩效奖金挂钩,作为基层党员民主评议、星级评定的重要参考。
通过整合返乡干部、包村领导、驻村干部、“两委”干部、基层党员等资源力量,陆丰市推动返乡干部主动走进群众、融入群众,带领基层党员入网入格、包片联户,以实际行动诠释“为民服务解难题”。
身心下沉,如何考评促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今年7月,由江门开平市选派的18名“乡村振兴专员”,拿到了自己的聘书,陆续到18个经济薄弱村就任上岗。
18名“乡村振兴专员”包括开平市直有关部门中基层工作经验丰富、退出领导岗位的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足、能力强的职级公务员以及发展乡村旅游和乡村产业的社会能人。
据悉,这是开平市深入推进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十大举措”之一,让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专员”下沉,是着力解决群众关切问题和制约乡村发展难题的积极探索。
开平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开平市将坚持在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对“乡村振兴专员”单列考核,以实绩论英雄;对工作表现优秀、工作成效明显的“乡村振兴专员”,优先晋升职级。
“市农业农村局加强能力培训,强化业务指导,帮助专员提高履职能力,不断提高‘乡村振兴专员’在‘三农’方面的工作能力水平。”该负责人表示,各镇(街道)和派出单位为“乡村振兴专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各镇街挖掘“乡村振兴专员”先进典型,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乡村振兴专员”要在工作中增强对群众的血肉感情,把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如何保障下沉干部工作实效?从多地实践看出,及时地建章立制、监督管理,能有效推动形成长效机制。
为进一步深化“一亲三心”活动,陆丰市出台《陆丰市驻村干部监督管理实施意见》,明确监督管理职责,确保协调落实到位。
其中,镇(区)党(工)委负责日常管理,严格落实考勤、请销假、工作报告等制度,陆丰市委组织部采用线上视频查岗和线下实地督查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规范驻村(社区)管理。同时,把干部驻村工作列入镇(区)党(工)委书记党建工作述职重要内容,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坚持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发放、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推动驻村(社区)干部有所作为、大有可为。
协调联动,形成合力,下沉干部群体正在“沉下去”的过程中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
原标题:怎么让下沉更“真”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