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樟村的产业园区、山林田野,幸福的果实正在孕育、成长
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内,务工村民参加农业技术实操培训
◎《南方》杂志记者/李梦醒 发自广州 清远
◎本文责编/蒋玉
漫步在清远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眼前是青山巍巍,脚下是绿水淙淙,一排排民居依山而建,一垄垄农田错落有致。是什么让曾经破败冷清的山边小村换了模样?走进连樟村,不难发现这个网红村的逆袭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结果。
落后村逆袭
连樟村热闹了。在刻有“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字样的石碑前,不少游客在拍照留念,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各类果蔬长势喜人。
当时光回到五年前,连樟村是远近闻名的“空心村”,村内环境脏乱差,道路坑洼、尘土飞扬,2016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4000元。
“我一直惦记着贫困地区的乡亲们,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连樟村视察时对村民们说,“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乡亲们带来了发展的方向和思路,只有把外在推力转化为内生动力,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和自我造血能力,才能保证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
近年来,连樟村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基础工程,引进碧桂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碧辉生物茶厂及茶叶深加工等20个产业项目,建成麻竹笋、玩具厂扶贫车间,引入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新业态,还成立村农贸发展公司,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模式。
2019年12月,连樟村作为样板区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连樟村内生动力被进一步激发。如今,连樟村村容村貌的改变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立,更让不少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有劳动能力的脱贫家庭年人均收入达2.2万多元。连樟村也连续荣获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十大美丽乡村、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产业致富经
“我们产业园的草莓是广东最好吃的草莓!”在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下称“产业园”),一名村民笑呵呵地说。
产业园里瓜果飘香、喜报连连。据介绍,自连樟村建立省级农业产业园以来,在发展种植优质高效农产品方面积极探索。此前,产业园已种植过碧月西瓜、冰淇淋蜜瓜、水果黄瓜、草莓等,均获得成功,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建立了草莓大棚生产技术规程,很快我们就可以请游客来到产业园内体验草莓采摘了。”产业园负责人何为对《南方》杂志记者说道。
不仅仅是农产品种植,连樟村还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现代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其中,产业园作为重要载体和平台,现已整合了各类资源,着力培育现代农业产业。
据悉,目前产业园年产草莓、哈密瓜等优质果蔬30万斤,通过种苗供应、订单收购、土地合作、入园打工等多种方式带动农户增收,为农民提供了致富的路子。
不仅是农户增收,村集体收入也因土地流转、分红等得到了极大提升。仅这一个产业园每年分红、地租交村里的款项就有16.8万元,且每三年递增百分之十。与此同时,村民通过在产业园培训、学习,不仅提升了专业种植技术,更增长了见识、开放了心态。
“很多村民跟我说,他们按照我们教授的方法回家种自己地里的作物,也比过去长得更好了。”何为笑着说。
随着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麻竹笋加工厂、生态茶园、蓝莓观光产业园等特色项目的建设,如今村民在家门口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多,促使很多在珠三角务工村民回村就业创业。连樟村不仅成为产业振兴的热土,也让村里人留住了乡愁。
“现在产业园的农产品种植、展示、销售、研学体验已经形成模块化展示的果蔬采摘综合体。未来,我们要把产业园发展为三产融合的产业园,成为粤北农旅综合体三产标杆项目。”何为说道。
不过,对连樟村来说,尽管产业园红红火火,也仍然面临一些挑战。“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人才问题。农业产业的兴旺不仅要有地有政策,还要有专业农业技术人才、农业管理人才。现在村里的产业业态还在构建中,一个完整体系的运营还没建立好。其实现在无论是品种引进、销售、和高校的合作都不成问题,问题是如何提升其他配套服务,留住人才。这一点我们和广、佛、深一些村相比还有距离。好在,我们园区已经吸引了四五个返乡青年,期待有更多有志在农村发展的青年来我们连樟村。”何为说。
小村大经验
连樟蝶变的力量令人赞叹,连樟的未来发展牵动人心。
2019年4月,清远市自然资源局发布《连樟村示范片振兴发展建设规划及连樟村村庄建设规划》草案公示;2020年,连樟村更被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连樟样板区;今年上半年,一份名为《英德市连樟样板区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草案出炉,为连樟村所在的连樟样板区的发展再添了一把火——
提出“蓝绿织带·美丽宜居、村景联动·三产融合、风貌提升·传承文化、设施完善·全面振兴”等策略,结合连樟示范带的建设,为游客提供休闲、活动、体验、旅游接待的线性空间;
通过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及景观风貌,加强沿线既有景点及村庄、镇区联动,串联多个景点及旅游综合服务节点,强化英德南部门户区域通行及交流,加快“三镇一场”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规划设置田园乡土、山水交融、山林静谧、古道文化、乡振特色、商务活力、北江画卷等7个不同特色的景观风貌分区,营造丰富多元的景观感受,给游客丰富的旅游体验,传承并弘扬英德市客家文化、南粤古驿道文化、红色文化;
规划新增旅游码头、入口标识节点,完善示范带沿线住房立面整治、道路“黑化”、绿化景观、环卫设施、标识系统等,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全面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居民幸福感与归属感;
…………
对连樟村规划的反复斟酌和思考,是广东对连樟村的珍视,更是对以连樟村为代表的广东乡村发展的珍视。
而今,连樟村各方面快速发展,强化党建引领,探索形成了一系列连樟经验,拿到了不俗的成绩单。数据显示,如今,连樟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万元左右,提高到了2万多元。
与此同时,连樟村的软件建设、公共服务也发生了质的变化。近年来,该村建成全国首个5G村,实现城乡公交村村通和校车服务全覆盖,让村里孩子都能更加便利地去镇上小学读书;建成了连樟党校(乡村振兴学院),被定为省市县镇委党校的现场教学点和分教点,可同时满足220人上课,成为传播和输出连樟经验的重要窗口。
“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产业兴旺带动的山乡巨变,是连樟村几年来奋斗的最重要的成果,也是连樟村对总书记嘱托的最好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