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记者/石静莹 发自广州、惠州、肇庆等地
◎本文责编/蒋玉
来惠就有家——共青团惠州市委深化“惠州青年安居计划”,以“惠州青年人才驿站”为抓手,通过“驿站+”的服务模式,面向高校毕业生提供一站式青年服务,帮助更多青年人才融入惠州、落户惠州。图为惠州青年人才驿站。 岳青/供图
“12平方米至27平方米的小窝虽小,但厨房、客厅、卧室应有尽有,带家具和电器,功能实用。”“太爱这样的房子了。”
最近一段时间,一组深圳小户型保障房样板间照片在网络引起热议,网友纷纷点赞。
针对新市民、青年人独特的生活模式和居住需求,去年初,深圳开展了保障性租赁住房小户型设计竞赛活动,鼓励在“方寸之间”发挥创造力,符合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消费水平及新生活理念的高效集约极简优质生活空间。
作为土地资源紧缺、人口净流入的超大城市,为了更好地满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需求,实现“深圳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深圳更有为”,深圳正在进行全新机制的全周期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探索。
2022年6月,广东4个地市和6个区县入围首批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县域)建设试点,深圳就是其一。
试点城市先行先试、率先探路,多项措施并举,不断推动青年发展和城市发展相融相促、相互提升,打造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广东样板”。
系统谋划,青年工作迈上新台阶
2017年4月,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议、亲自推动下,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出台《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这是我国第一部促进青年发展的国家级专项规划,是各领域青年发展政策的系统集成,在我国青年发展事业进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作为我国流动人口最多的省份,广东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的30%,大量的外省青年、港澳青年奔赴广东求学就业,制定专门面向广东青年群体,同时具有广东特色的公共政策,将有效提升广东青年工作。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青年工作,2018年出台《广东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年)》(下称《规划》),建立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高规格召开2次联席会议,并且首次将“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写入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为了全方位做好青年工作,团省委参考青年反馈的问题、建议,起草《规划》,并向44个职能部门先后征求了4轮意见,《规划》提出了42条具体措施,涉及九大领域、几十个党政部门,是一份既能满足青年需求,又有实际操作性的政府文件。
《规划》落地实施过程中,广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青年发展的政策举措:《支持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的实施细则》为有意愿在大湾区发展的港澳青年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保障和政策支持;《广东省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普惠政策清单》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关于深化推进更多共青团创新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构建服务青年创新创业工作全链条。
2021年底,在首批青年民生实事成效显著的基础上,广东推出第二批青年民生实事项目,聚焦青年就业、住房等问题,包括打造“青春湾区”粤港澳青年发展型大湾区,聚焦就业、教育、住房、身心健康、婚恋交友等突出问题;开展“青融工程”助力港澳台青年融入湾区发展行动;开展“青航工程”促进海外留学生归国返粤发展行动;开展2022年度广东省大学生志愿服务山区计划——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
一系列支持青年发展的政策举措陆续出台,一批批增进青年福祉的民生实事相继落地,推动全省青年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系列机制的建立健全,让广东持续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有了“优渥土壤”。
试点先行,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
青年创业,可以与广州“双向奔赴”。
经过三年多努力,经广州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广州市青年创新创业促进条例》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该条例聚焦青年、激发创新、鼓励创业,为青年创新创业打造优质的制度环境,是地方探索青年领域专项立法的重大突破,在全国尚属首次。
青年创业,也可以选择“停靠”在惠州市温暖的第一站。
2022年4月底,一个以“用青年语言与青年交流”为特色亮点的“青年驿站”——“惠州青年人才驿站”暨惠州市惠城区河南岸街道“青年之家”在惠州市惠城区揭牌启用,配套提供短期免费住宿、政策解读、就业服务、社会融入等一站式服务。这是青年人才到惠城就业创业温馨的“第一站”,驿站可提供长达7天的免费住宿。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青年友好型城市是吸引青年人才、提升城市贡献度和美誉度的有效载体,是青年发展的“金名片”。
2022年6月,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和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名单公布,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东莞市4个地市入选城市试点,汕头市澄海区、湛江市赤坎区、肇庆市德庆县、惠州市惠城区、汕尾市城区、清远市清城区6个区县入选县域试点。广东成为全国入选地区数量最多的省份。
试点阶段性成效可圈可点。
佛山聚焦空间规划,发布青年发展型示范社区和空间建设标准,以共建共治共享的参与治理促进青年获得感提升,强化青年对城市的身份归属感,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激发社区治理青春活力。如东平社区高度重视“青年发展型社区”团队建设工作,成立了社区青年议事工作小组,构筑“社区党委书记+社区团委书记+青年志愿者骨干+社工”的多方力量组织网络。中山社区凝聚青年积极参与基层治理,聚焦老旧小区改造、为民服务、政策宣传等领域,物色返乡大学生、非公企业青年、青年志愿者成为村(社区)网格助理员,开展城市管理与安全隐患等问题的巡查和处理,在实施城市更新中行动,充分考虑青年生活和工作需求,优化促进青年发展公共环境和社会环境。
湛江赤坎充分发挥湛江首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优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更新、保护历史文化街道等,推进“一群历史建筑、一系列展馆、一串古井、两条古码头”保育活化。建设一批咖啡店、书店、茶馆等文艺小店,融入更多青年元素,开发功能丰富、潮流时尚的城市综合体,让美丽赤坎的愿景变成青年生活的现实。
聚焦民生,政策与青年“双向奔赴”
推动出台青年普惠政策项目,一直是青年发展型城市(县域)试点的关注重点。2022年7月,团省委组织前往10个试点地区开展实地调研,摸查青年发展型城市(县域)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先后召开10余场党政座谈会、青年代表座谈会,聚焦青年所忧所盼,确保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引入青年视角、考虑青年需求。
如东莞聚焦青年就业与创新创业“出干货”,出台实施3.0版“促进就业九条”,推出大湾区职场导师补贴、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等专项政策,实施“莞训”计划,发动659家次企业挖掘开发19316个见习岗位,协助2074名青年参加就业见习,并给予每人每月1000~3000元的见习补贴,让青年获得实实在在的创新创业“大礼包”。
汕尾市城区不仅致力于健全青年权益保护机制,更大力宣传推广本土非遗文化,打造青少年传承非遗文化研学基地。组织一批新生代渔歌文艺工作者申报“汕尾渔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加大对捷胜泥塑项目支持,开发“舞狮模型、蚝壳抱枕、蚝壳摆件”3个文旅产品。挖掘城区特色文化资源,创新打造“城区印象馆”“青年创意市集”,切实为广东推进试点建设提质增效。
住房是广东青年人才关注的首要问题,2020年,团省委联合省住建厅在全国率先实施“青年安居计划”,供应新就业无房职工和青年人才公租房、人才房逾15万套,助力破解青年安居问题。
“我在佛山有家了!”“00后”揭阳普宁女孩吴雪仪以6.6元/平方米的价格,在佛山绿岛青年荟小区租下一套55平方米的公寓,拎包就能入住。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大城市相对高昂的房租一度让她望而却步,直到了解到广东的“安居计划”,按照优惠条件,应届生可以居住一年,期满后可继续申请居住,解决了外地青年的住房难题。
“青聚澄海”青年人才服务项目是汕头市澄海区推进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建设工作的品牌项目。该项目抓住学习生活工作中的痛点难点,为青年人才量身定制“思政”“安居”“交友”“赋能”等一系列服务工程。
通过“青聚澄海”,四川姑娘李雪梅认识了众多青年才干,与他们一起沉浸式体验潮剧、潮菜、潮汕老厝,“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但是都在澄海找到了家的感觉”。
“我们将以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县域)试点工作推进为契机,加快出台一揽子配套政策举措,给青年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让政策落地成就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的美好。”团省委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