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园召开,一群热血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冲锋在前,投身中华民族复兴伟业。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5月12日,东园旧址内,团一大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建成开放。
纪念馆珍藏了团一大代表俞秀松的铁床、团一大代表叶纫芳的钱包和眼镜、向秀丽烈士的入团申请书等馆藏,采用岭南传统园林式布局设计,通过深挖历史文化资源、运用前沿科技手段,生动展现百年来广东共青团不断团结引领青年奋勇向前,无数广东青年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和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画面。
丰富馆藏展现百年青运历程
“序厅的浮雕给我很深印象,感觉非常有冲击力。”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团委书记、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干部林曼曼表示。开馆当天,不少青年纷纷来到纪念馆缅怀历史、打卡留念。
展陈主办方介绍,纪念馆紧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主题,地上地下共有约12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和展示空间,展示了党亲手缔造共青团、指导共青团创建的历程,其中包括有200余幅图片、70余件实物、6组雕塑以及10余个历史视频等,如实反映团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会议。
主题展览从序厅的浮雕开启。纪念馆基本陈列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历史陈列”,位于纪念馆地上展厅,则划分为“历史召唤—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等四个版块内容,力求生动反映团一大历史,充分发挥团一大会址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课堂的功能,切实满足广大党员群众和青少年参观学习的需要。
在纪念馆地上一层的基本陈列中,集中呈现团广州市委近40年来开展团一大历史研究、青年运动史研究以及海内外寻档成果,其中包括团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记录(复制件),团一大代表俞秀松的铁床、团一大代表叶纫芳的钱包和眼镜、向秀丽烈士的入团申请书等馆藏。
纪念馆负一层以竹棚为“原点”,以场景重现的方式追溯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团一大代表和团一届中央执委会成员们的初心使命。为丰富展陈内容,纪念馆还设置了互动区、家书聆听区、团情团史知识问答区、党团队宣誓区、旧物展示区等。
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越秀区税务局团员小陈表示,到实地学史非常重要,作为新时代广东青年,要接续奋斗,不断把智慧、力量贡献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
前沿技术助推沉浸体验
纪念馆利用全息影像技术,将百年前青年人追求真理、不懈奋斗的精神面貌进行还原呈现。
纪念馆内,“艺术经典中的青春”展项中,一幅幅充满回忆的画作在流动的互动装置中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画作由中国美术馆提供,契合百年中国青年运动史的互动体验项目在丝带般的水流屏中不停流淌,观众们手掌轻轻一抓一放,即可阅览珍贵的图片。
纪念馆处处充满科技感,设置了一系列适合青少年红色教育的互动展项,通过照片图片、文物实物、音视频等历史文物和资料,运用触摸、可视、互动、体验等技术,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项目,对团一大历史上的重要事件、重要活动进行情景再现。
岭南元素再现东园神韵
纪念馆的外观设计通过提取、意向化复现东园门楼的形象,融入东园记忆,唤醒历史文脉。
纪念馆由中国工程设计大师郭明卓领衔,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打造而成,通过岭南园林式布局,提取庭院空间关系,打造多重轴线和灵动的节点空间,回字形庭院结合文化长廊串联四大展厅,环环相扣。
在尊重、保护越秀老城区城市肌理脉络的前提下,纪念馆溯源中国共青团百年历史,展现广东青年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和人民奋斗的一个个生动画面,同时展望未来。纪念馆布局采用顺时针的参观动线,提高观展舒适性。
纪念馆及其周边种植着红色木棉、小叶细榕、白兰、荔枝等具有浓厚广州特色的花卉乔木,此外,还将“英雄花”等广州元素点缀其中,进一步提升了展览的观赏度与亲切感。
青年共建续写历史荣光
纪念馆第一部分呈现了一幅墙面手绘画作,由画师们历时数月的精心创作,一笔一画勾勒出栩栩如生的青年神韵。老文物和新艺术品共同展示的精神故事,是引领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宝贵财富。
除历史专家的深入指导、艺术家的精心制作外,纪念馆的建设还离不开青年们的共同参与。
从广州建筑集团、广州公共交通集团、广州市设计院、广州市美术公司等年轻团队的凝心聚力,到青年学子在新技术上的协同助力,纪念馆记录了青年风采。
“一百年前,党领导青年创造了这段充满青春气息的历史;一百年后,我们要讲好新时代的青年故事,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展陈主办方介绍。
百年青年奋斗路又有了新的纪念载体,青少年红色教育再添丰富阵地。团一大纪念馆必将成为广州又一红色地标,它不仅见证了广东青年四十年如一日的接力建设,更凝聚着广东青年从历史中出发,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和动力。
目前,根据疫情防控相关规定,纪念馆采用预约的方式对外开放展览内容,具体预约方式将在后期通过相关途径对外公布。
【记者】陈理
【摄影】梁钜聪
【剪辑】万稳龙
【通讯员】岳青 穗团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