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当好“文化桥” 擦亮“文明窗” 江门市守正创新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质增效

2024-01-09 16:43 来源:南方杂志

江门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 (江轩/供图)

  江门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 (江轩/供图)

  ◎左佐  江轩

  江门市蓬江区三十三圩街上,游人如织,众多游客在电视剧《狂飙》拍摄点打卡留影;升级改造后的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内,游览者透过一件件展品一幅幅图片感悟五邑华侨的创业奋斗史;开平市赤坎华侨古镇街头,游客们坐着铛铛车领略骑楼之美、感受侨乡文化博大精深……这些每天在五邑大地上演的场景,是江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守正创新担使命、凝心聚力奏强音的生动写照。

  作为中国著名侨都,江门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和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桥”,海内外华侨华人、世界看中国的“文明窗”。近年来,江门市持续深化宣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打造“岭南心学的发源地”“启超文化的诞生地”“华侨文脉的传承地”“国际传播的示范地”等10张城市文化名片,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推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迸发新活力、取得新成效,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近年来,江门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程,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扎实开展党内集中学习教育,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深入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传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抓住“关键少数”,强化示范引领。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组织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超1.5万场次,组织开展对各县(市、区)、市直单位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全覆盖列席旁听,发挥“关键少数”示范表率作用。  

  带动“绝大多数”,理论学习入脑入心。组织全市1.3万多个党组织、22万多名党员干部开展“大学习”,举办读书班、集中研讨学习1008场,上讲台、下基层辅导宣讲超2万场,部署开展“五个一”活动(参观一次教育基地、重温一次入党誓词、聆听一场专题党课、观看一部党员教育片、畅谈一次学习感悟),引导全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悟思想、铸忠魂、担使命。

  注重生动鲜活,推动理论武装向基层延伸。用好全市1530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通过领导讲政策、专家讲理论、百姓讲故事,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碉楼下的党课”“榕树下的讲堂”“艺术党课”等基层宣讲品牌获广泛点赞,“七彩流动课堂”“艺术党课”入选全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

  扎实推进文明培育和创建

  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文明是一个城市的气质,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灵魂,承载着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江门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全力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综合实践区,为江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用侨乡新风新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

  树立鲜明价值导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江门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一批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文明校园先后创建成功。推动全市文明单位结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构建具有侨乡特色的文明实践“结对矩阵”。全市注册志愿者达到80万人,每6个江门人中就有1个志愿者,“爱心之城”成色更足。

  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常态长效,创新提出“六种思维”工作法,得到中央文明办肯定并在全省推广。作为“江门读书日”的重头戏,“您选书 我买单”惠民项目已为市民“买单”荐阅图书超2.25万册,持续提升群众阅读的获得感、幸福感;举办“爱心驿站”“文明集市”等品牌活动,真正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暖到群众心坎;创新推出的“文明之歌大家唱”传唱活动、“快递小哥”传“递”文明活动,被认为是发动群众支持文明创建、参与文明创建的范例之作。

  如今,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在江门加快形成,讲文明、重礼仪、尊道德在五邑大地蔚然成风。近三年来,央媒省媒报道江门数量每年以150%的速度增长,城市形象美誉度、影响力明显提升,江门成为向海外展示中国文明风采的窗口。

  用情用力做好保护和传承

  “诗和远方”触手可及

  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离不开优秀的文化成果和丰富的文化供给。“侨”是江门这座城市最独特的城市名片,也是迈入“大湾区时代”后,江门最重要的城市基因。近年来,通过持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侨文化这颗古老而璀璨的明珠在新时代大放异彩,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高品质的文艺作品、随处可见的文化空间,让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充盈。    

  在文化公共服务方面,第三届江门艺术季、白沙文化节、“中国侨都·红线女粤剧艺术周”等活动精彩纷呈,全面展示侨乡文化“双创”新活力。举办“十分钟文化圈”“戏曲进乡村”“周末有戏”等全市性文化惠民品牌活动超2000场,挂牌打造100家“无负今日”城市书房(农家书屋),引进谭咏麟、张韶涵、杨千等14场大中型演唱会,首次举办江门马拉松赛,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在文艺创作方面,江门在全省首创以“揭榜挂帅”方式对舞剧《侨批·家国》、诵读剧《侨批·中国》进行深度创作,先后打造音乐剧《小鸟天堂》《侠影·咏春》《戴爱莲》以及新编粤剧《碉楼》等18部优秀剧目,在北京、厦门、广州等多地巡演,获得广泛好评,被广东省文艺界评价为“江门戏剧现象”。

  随着文旅产业强劲复苏,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开平碉楼与村落、赤坎华侨古镇、华侨城古劳水乡、启超故里·小鸟天堂文化旅游区等颇具“侨”特色的文旅品牌持续火爆,新会陈皮、咖啡和茶饮等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23年1—11月,江门共接待游客2218.2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15.6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0.28%和140.57%,“诗和远方”在江门触手可及。

  生动讲好江门故事

  着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要指示的一条重要内容。江门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近年来,江门充分发挥“侨”优势,深入实施粤港澳大湾区传播工程,积极构建国际传播能力体系,全方位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江门故事,在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上展现侨都新担当。

  作为侨刊乡讯发源地,江门现有《中国侨都·江门》等83种侨刊乡讯,约占全省2/3、全国1/3,是全国数量最多、覆盖国家地区最广的城市。在国际传播这条跑道上,江门一方面坚持“内容、平台、市场”三管齐下,创新“前店后厂”国际传播机制,用好侨刊乡讯矩阵和海外华文媒体联盟,与世界中文报业协会和广州日报共建“中国侨都国际传播实践基地”,持续打造世界江门青年大会、“少年中国说”等对外交流品牌,举办2023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华文媒体”平行分会、海外华文媒体高质量发展主题采风等交流展示活动,让世界看到江门风采,为侨乡韵味活力点赞;另一方面创新表达侨乡文化神韵,连续两年策划推出“网络春晚”、云赏端午龙舟直播、中秋“云”赏月、小鸟天堂观鸟生态节暨慢直播活动等系列活动,与530多万江门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共叙乡愁、共情传播,从江门这个窗口展示中华文明之美,收到良好效果。

  放眼未来,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表示,江门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勇担新的文化使命,建成更高水平的文化强市和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窗口,更好凝聚海内外同胞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认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江门实践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编辑:郭昊奇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